中美重啟貿易談判前一天,中共商務部等九部委周二(8月21日)聯合發文表示,要確保鋼鐵行業的貿易支持政策符合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

商務部和財政部等九部委發佈的通知說,不得提供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禁止的出口補貼和進口替代補貼,確保貿易政策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以及不得出台支持違規新增產能的措施,和阻礙不符合環保等標準的產能退出和「殭屍企業」出清的措施。

鋼鐵問題是中美本輪貿易摩擦的起點。2018年3月,特朗普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決定對所有進口鋼品加徵25%關稅,其源頭就是中國的鋼鐵生產過剩。

因中共官方通知正值中美兩國重啟新一輪貿易談判前一天,引發各界解讀。中美雙方已計劃從周三開始,進行為期兩天的經貿磋商,中方代表是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美方代表是財政部副部長馬爾帕斯(David Malpass)。

中美多次在鋼鐵問題上過招

過去20多年來,中美之間因中國鋼鐵產能過剩發生過多次摩擦,甚至訴諸WTO爭端機制。美國一直認為中共對鋼鐵行業的補貼政策導致大量產品廉價出口,繼而衝擊了其國內相關行業。

比如:1990年代亞洲金融風暴後,因貨幣大幅貶值以及消化過剩的鋼鐵產能,亞洲的大量鋼鐵產品到美國,嚴重威脅美國鋼鐵業。為了自救,美國鋼鐵業向商務部提出多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

到了2000年,美國鋼鐵業出現倒閉潮,前總統小布殊於2001年6月指示行政部門根據《1974年貿易法》第201條款,針對所有進口鋼品展開保障(防衛)措施調查。2002年3月5日,小布殊總統決定對10種進口鋼品採取為期3年的防衛措施,加徵8%到30%的關稅。

中共鋼鐵產能過剩早成頑疾

中共政府早在2016年就提出要化解鋼鐵業產能過剩,促進結構優化以及轉型升級,在2017年雖以環保名義關閉一批小工廠,但作為大頭的國有鋼鐵廠並不受影響。但隨著鋼鐵行業基本面的好轉,更有一些企業不願退出落後產能,甚至變相新增產能等。

美國商務部在2018年的232調查報告中指,中共當局長久以來相當清楚其鋼鐵產能過剩的問題嚴重,也在多邊或雙邊的磋商中承諾予以解決,並自2003年開始,每年都宣佈要採行減產措施,但是都沒有達成實效,以致其鋼鐵產能由2003年的2.78億公噸,一路增加到2016年的11.2億公噸,增長逾300%。

據OECD的統計,2017年全球粗鋼產量為16.88億公噸,中國產量佔其中一半(8.45億公噸)。16年前,中國的粗鋼產量只佔全球產量的17.5%。

美國商務部說,中國月均鋼鐵產量幾乎相當於美國的年產量。中國是最大的鋼鐵生產國和出口國,也是造成全球鋼鐵產能過剩的最大來源,其產能過剩的數量超過美國的煉鋼總量。

中方是否變相釋和解信號?

外界猜測,是否中方在變相釋放和解信號?如同2月底,中共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第一次訪美前一天,中共商務部宣佈,提前終止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白羽肉雞產品徵收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根據商務部之前的決定,上述雙反措施原擬執行至2021年。

但在中美貿易衝突升級後,肉雞首當其衝成為第一批被中方加徵關稅的商品。

特朗普在周一(20日)接受路透社專訪時表示,自己對本周的中美貿易談判沒有「期待太多」。

他說,解決與中國(中共)的貿易爭端需要時間,中共在很長時間內已獲得太多、被寵壞了。

特朗普政府多次強調中美之間存在的貿易問題是結構性矛盾,涉及停止強制技術轉讓、停止不當的產業補貼政策,降低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進行國有企業改革等。

外界認為,中美很難在一兩次副部級官員談判或很短時間內解決這些問題。《華爾街日報》上周報道說,雙方希望能在11月前解決,為中美領導人會見鋪平道路。

「現在距11月只餘兩個多不足3個月,實看不出兩國積累多年的結構性矛盾,能在未來90天內收窄」,《香港經濟日報》評論說。

文章指,中國最新統計數據反映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在美方看來,這可能壓縮中方的談判要價能力;而中方也在觀察美國民意變化,緊盯民意是否會向不利特朗普的方向發展,從中找到反擊美方的機會。

美國智囊美國企業研究院(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的研究員史劍道(Derek Scissors)周一(20日)撰文說,美國需要出台一個持久而簡單的執法程序,否則跟中共的交易就是不值得的,因為中共與美國達成協議、卻不執行,那只會維持現狀。

「雙方可能15個月內再回到原點,屆時2020年美國總統競選活動開始,對華貿易政策會再次成為(特朗普)贏得關鍵選票的工具。」他說。

特朗普在周一接受路透社專訪時,也說了這麼一句:「我像他們一樣,但我有一個長遠的打算。」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