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氣即將到來,民間有許多傳統習俗,尤其要吃三樣食物,以表達對先人的敬意,祈求福壽安康。
4月4日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此時節天清地明,春光明媚,萬物欣欣向榮,清潔明淨,所以得「清明」之名也。
清明節和端午節、中秋節、除夕同列為中國四大節日,這一天有掃墓、祭祖、春遊等習俗,多帶著慎終追遠、攘災祈平安豐穰的意義。
由於寒食節與清明相連,自唐朝起就將寒食、清明並稱為「寒食節」,不能用火。
清明節通常要吃三樣傳統食物:潤餅、青團、芥菜飯。
「潤餅」,又叫春卷,用薄餅皮包裹春蔬,象徵春天的來臨。傳說,在清朝太平天國的時期,當時的戰亂一直蔓延到閩南,尤其是漳、泉一帶,由於兵荒馬亂,沒有時間準備祭品,於是有人想出一個辦法,把所有的食物捲進薄麵皮中,以此來祭拜祖先。
在今天的台閩一帶,居民吃潤餅還保有古代春餅之風,春蔬中少不了辛味蔬菜,例如蒜苗、香菜、韭菜、芹菜等等。潤餅除了卷春蔬,蛋皮、豆乾絲、肉絲等等材料也常見,調味以糖粉和花生粉為主。
青團,是江南地區一帶的傳統特色小吃,用艾草的青色汁液拌進糯米粉裏,再包裹豆沙或蓮蓉餡兒,糯韌綿軟、不甜不膩,帶有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氣。
芥菜飯,在清明節這一天,閩東家家戶戶都會用芥菜來製作美食,據說吃了芥菜飯,就可以終年不長疥瘡。吃芥菜既是對先人的緬懷,也是對健康生活的追求。
除了上述三樣食物,還有些地域會吃饊子、子推饃、草仔粿、紅龜粿、水煮蛋或咸鴨蛋等傳統美食,這些方便在郊外祭祀的冷食,同時又表現了節俗的意義。
古人在上墳祭拜祖先後,會將草仔粿、紅龜粿分給當地的小孩子吃,稱為「揖墓粿」,又稱乞墓粿、印墓粿,象徵「祖德流芳」。
(轉自新唐人電視台)#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