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識朋友容易,要維繫情感真的依靠緣份。在英國的教會認識不少香港朋友。初見面一兩次,通常印象佳;對方有禮、笑容可掬。漸漸相處,會發現某人頗多不足之處。我甚至猶豫應否繼續跟他來往。回想香港,跟朋友交往時,很少這種想來想去的情況。以前,朋友多來自背景相若的專業如:教師、社工及輔導員。大家擁有共同的話題,而他們也清楚行業的規矩及界線,不輕易冒犯,相處時便得心應手。教會裏認識的教育程度由小學到碩士,年齡由20歲到80歲,職業由藍領到專業人士,混雜一起。欲挑選理想朋友,實在不易。

何生何太談及童年已信奉基督教,一直遵從信仰教義。何太的父母也是基教徒,為了讓女兒深入了解其宗教,刻意供養她到美國的基督教大學受教育。由於他們的宗教遭我的教會評為異端,他們受到冷待,鮮有出席崇拜。但他們強調所篤信的神跟我一樣,如:「教會不是一座建築物,而是一班信主、擁有共同目標的人聚在一起」以及「愛人如己」等教義。我見他們信仰底蘊深厚,期望向他們學習人生道理。何生經常笑容滿臉,而且熟識機械運作,為我和外子解答不少有關汽車的疑問。何太外表爽朗,分享她在美國生活的點滴。

隨著時間的流逝,也凸顯了他們的缺點。雖然兩家只是一街之隔,但從來只有他們來我們的家,我們從沒有受邀請到他們家。他們是否對我們心存芥蒂?若肯定,他們為何來我們家?還借用我們的停車場?某次他們來我家吃火鍋,互相提供火鍋食材。何生竟然想帶走他們拿來的剩餘食物。何須如此吝嗇?他們經常給自己美味昂貴的東西,對我們卻如此小家小器,不禁難受與失望。

何太自稱豪爽慷慨,卻未曾邀請我們吃過一頓飯。她未到退休年齡,且操得一口流利英語,常說自己在伯明翰尋找工作很容易。可惜,快一年了,她仍未動手申請工作。對於她的言行不一,我卻步了。﹝待續﹞

﹝編者按:本文僅代表專欄作者個人意見,不反映本報立場。﹞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