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香港成長,本文章主題應是「重返香港」,而不是「再次遊覽香港」,但實實在在感到自己是過客。春節過後,我從英國來到香港,不知不覺,離開香港三年了。三年前由於仍是疫情肆虐,鮮有與朋友聚會,我和他們數年沒有面對面暢談了。
香港人依舊效率奇高;在機場站激活八達通、銀行辦理業務及餐廳款待,做事勤快,只是臉上欠缺應有的笑容。從機場前往新界西的路線不同於三年前了。疫情前經常到東南亞旅遊,對於前往機場的道路及巴士站已非常熟悉。現在的我竟然詢問朋友及查看巴士公司有關資料。另外,沒有預料巴士途經港珠澳大橋旅客大樓及屯赤隧道,真是汗顏,以為上錯車。前者我從未去過,而後者是新建設。屯門近荃灣方向,以及大欖隧道附近興建了不少住宅,很有壓迫感。新界的優勢是空間廣闊,似乎唯一優點也逐步收窄了。
新界西是我曾居住及工作的地方,自然對她情深。以前經常遛狗的山貝河東路盡頭可清楚看見對岸的南生圍,很多鳥兒在河邊玩耍。而狗狗也特別欣賞這裏的恬靜。我總喜歡猜想村民在木屋裏如何生活;他們靠做小艇維生,還是曬乾咸魚到街市出售?夏天會否很熱?可惜,山貝河東路大部分因工程而封閉,而山貝河也填了一部分,幾部大型起重機在其中,很是礙眼。我再也看不見白鷺及水鴨在河中飛舞。原來上次,我也忘了是幾年前,最後一次觀看這兒仙境。一座大型商廈在附近新建成,內裏冷清得很,辦公室空置率甚高。竟然與我失望、落幕的心情互相呼應。
我不服氣,跑往鄰近朗屏邨的山坡,那裏設有山徑前往天水圍,可以眺望元朗及天水圍景色。感嘆,山坡正挖掘中,那裏的小村莊已消失了。突然記起數年前,村民不滿收地條款,拉起橫額反抗。不知他們現在居住哪裏?生活過得好嗎?上次在此遠足,原是最後一次,愚笨的我竟沒有好好珍惜她。
走到街上,我以前喜愛的牛筋腩麵店不見了,古早蛋糕沒有了。存在的不是連鎖店餐廳,便是四川山東食肆。不忍一切變得陌生,只因我曾深愛這裏。@
﹝編者按:本文僅代表專欄作者個人意見,不反映本報立場。﹞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