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廷眾臣面前,周瑜不疾不徐地分析勝敗關鍵。話畢,隨即自薦:只需三萬精兵,就足以抵抗曹軍。

曹操大軍南下之際,魯肅終於追上帶著大批人馬撤退的劉備。

魯肅向劉備提議聯合對抗曹操,正與當年諸葛亮隆中策的預訂目標相符。劉備欣然同意,當時諸葛亮相隨在側,魯肅與諸葛亮相談甚歡,自此情誼愈深。劉備派遣諸葛亮隨著魯肅前往東吳,向孫權表達願意合力抗曹的誠意。

這時,南方的孫權收到曹操的一封來信,信中寫著:「我今天帶領了八十萬的水軍,想跟將軍一起在東吳打獵呢!」語氣裏的自信與威脅,讓吳都群臣大為驚慌,眾人勸降的聲浪居高不下,令孫權心下甚感不悅,故意以更衣為理由,起身離座。

於是,魯肅趕緊直追到廊下攔住孫權,急切地說:「我可以迎降曹操,但是將軍您不行。我降了曹操,曹操可能就是讓我在鄉下當個小官,乘著牛車,跟著眾人,與一些名士高官交遊,頂多可以做到州郡的官職,但是將軍您要是迎降了曹操,要怎麼擺放自己的位置呢?[1]希望您早日做決定,千萬不要聽從眾人的話。」

孫權聽了嘆息道:「那些人說的話實在太讓我失望了!你的想法跟我不謀而合,你真是上天送給我的助力啊!」

諸葛亮說孫權

這時候的孫權,其實已心有定見,但他還是接見了隨魯肅前來的諸葛亮。

諸葛亮對孫權說道:「曹操官渡之戰勝利,又剛破荊州,威震天下,現在即使有英雄豪傑要與他抗衡,也沒有用武之地,所以劉備先生才逃到這裏。希望將軍您量力而行,如果能以吳、越之眾與曹操抗衡,就不如早一點與其絕交;如果不能,為甚麼不依眾謀士的主張,向他投降呢?現今您外表假意服從曹操,但心裏卻猶疑不決,情勢已經很緊急了,還無法作決定,禍事很快就到眼前了!」

孫權反問:「照您這麼說,那麼劉備為甚麼不投降曹操呢?」

「當年的田橫,不過是齊國的一名壯士罷了,尚能篤守節義,不受侮辱,更何況身為王室之尊、英才蓋世、眾士仰慕的劉豫州(劉備曾經擔任豫州牧),事業不成,這是天意,又豈能屈處下人?」諸葛亮道。

孫權聽了,不禁勃然大怒說:「那我又怎能領著我吳國十萬的百姓,受制於人?」。

其實,孫權內心仍質疑劉備的能力,他問道:

「劉備近來才剛被曹操打敗,要如何打這場戰呢?」

「劉豫州雖然在長坂一戰失敗,但是剩下的士兵加上關羽的水軍精兵,還有一萬人,江夏的劉琦也還有約一萬人以上,反觀曹操,從遙遠的北方率領大軍前來,軍士們一定很疲憊了,而且聽說之前為了追趕劉豫州,一天一夜趕了三百多里路,這是所謂的強弩之末,氣力再大,也射不穿最輕盈的布料了,正犯了兵法上的大忌,即使領導的將軍再有能耐,也會失敗的,而且北方的人,不習慣水戰,軍隊裏的荊州士兵只是迫於形勢才投降的,並不是真心降服曹操。現在,如果您能命令猛將帶數萬兵馬,與劉豫州同心協力,一定能打敗曹操的軍隊。曹操失敗一定會返回北方,如此一來,我們南方的勢力強大起來,三股勢力鼎足而立的局勢就成了定局。成功與失敗的契機,就看今日了!」

諸葛亮這一番言詞,不亢不卑,情理通達,不僅維護了劉備的尊嚴,也客觀精確地分析敵方的劣勢。

召回周瑜 拍板定案

另一方面,孫權召回正在鄱陽出差的周瑜。在朝廷眾臣面前,請周瑜公開陳述意見。周瑜不疾不徐地分析勝敗關鍵,他指出:「第一,曹軍遠途跋涉,疲憊不堪;第二,現在正逢大寒時節,草料不足;第三,北方人不擅水戰,易水土不服。第四,關西地區有馬超、韓遂等強悍的勢力,曹操有後顧之憂,而且曹軍不過十五六萬,其中包括劉表新降的七八萬人,人心並不向曹。」

周瑜的分析竟與諸葛亮的觀點,幾乎是不謀而合。

周瑜話畢,隨即自薦:只需三萬精兵,就足以抵抗曹軍了。

周瑜的一席話,令眾人精神大振。當下,孫權心意遂定:「現今曹操已消滅北方群雄勢力,南方只剩下我了,我與曹操誓不兩立,你主張迎戰,正與我心相合,這正是上天交付給我們的使命!」於是,孫權拔劍砍掉桌子一角以示決心,說:「再有人說要投降的,就跟這張桌子一樣!」

於是,年輕的孫權正式拍板連蜀抗曹。劉備與孫權順利結盟,決定共同攜手打一場以寡擊眾的世紀之戰。

當夜,周瑜前來面見孫權,孫權拍拍周瑜的背說:「其他臣子都只顧老婆小孩的命,各為自己打算,太令人失望了!只有你跟魯肅與我心意相通,這是老天派你倆來幫我的,現在三萬精兵已經選好了,船糧戰具也都齊備妥當,你跟魯肅、程普先發,我一定繼續派遣眾多人馬糧食,作為後援。你一定能成功完成任務,如有不順,你就趕快回來我身邊,我一定親自與曹孟德決一勝負[2]!」

全然的支持,溫暖的信任,孫吳君臣都勇敢地承擔起肩上的歷史重任,為國家的存亡,義無反顧地揚帆啟航!(待續)#

註釋:

[1] 三國誌魯肅傳:會權得曹公欲東之問,與諸將議,皆勸權迎之,而肅獨不言。權起更衣,肅追於宇下,權知其意,執肅手曰:「卿欲何言?」肅對曰:「向察眾人之議,專欲誤將軍,不足與圖大事。今肅可迎操耳,如將軍,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肅迎操,操當以肅還付鄉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乘犢車,從吏卒,交遊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將軍迎操,將安所歸?願早定大計,莫用眾人之議也。」權歎息曰:「此諸人持議,甚失孤望;今卿廓開大計,正與孤同,此天以卿賜我也。」

[2] 三國誌周瑜傳引江表傳曰:權拔刀斫前奏案曰:「諸將吏敢復有言當迎操者,與此案同!」及會罷之夜,瑜請見曰:「諸人徒見操書,言水步八十萬,而各恐懾,不復料其虛實,便開此議,甚無謂也。今以實校之,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軍已久疲,所得表眾,亦極七八萬耳,尚懷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眾,眾數雖多,甚未足畏。得精兵五萬,自足制之,願將軍勿慮。」權撫背曰:「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布、元表諸人,各顧妻子,挾持私慮,深失所望,獨卿與子敬與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讚孤也。五萬兵難卒合,已選三萬人,船糧戰具俱辦,卿與子敬、程公便在前發,孤當續發人眾,多載資糧,為卿後援。卿能辦之者誠決,邂逅不如意,便還就孤,孤當與孟德決之。」

文章轉載自乾淨世界【悠悠千古事】頻道:https://www.ganjingworld.com/zh-TW/channel/1g2kugphn3g4oCdixIFpH5YAj1kq0c

看更多【三國英雄——周瑜】系列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