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11月的數據相繼出爐,其中消費數據遠遜預期,房地產數據、外資仍大幅下跌,民間投資仍舊疲弱,PPI連續26個月下跌,表明中共自9月底開始提振經濟的政策收效甚微,經濟仍舊低迷。分析認為,中共目前的政策失敗,中國經濟正失去動力。外界對中國明年經濟政策的質疑聲越來越大。
中共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3%,為最近三個月最低增速,大遜預期的4.6%,也低於前三季度平均3.3%的增長率。
對恢復消費者信心至關重要的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
前11個月,全國房地產投資同比下跌10.4%,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下跌14.3%、銷售額下跌19.2%。另外,商品房待售面積同比增長12.1%。房屋新開工面積減少23%,竣工面積減少26.2%。此外,11月份的社融數據表明,民間投資仍舊疲弱。
前11個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3%,低於預期的3.4%。最受關注的人民幣貸款,回升至5,800億元(人民幣,下同),但同比少增5,100億元,並低於市場預期的1萬億元。其中最能反映經濟活躍度的企業貸款同比少增5,720億元,包括中長期企業貸款少增2,360億元,短期企業貸款少增1,810億元。
新加坡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中國經濟主管Julian Evans-Pritchard在周一給客戶的一份報告中寫道,令人失望的數據「凸顯了政策制定者在實現經濟持續反彈方面所面臨的挑戰」。
《金融時報》表示,中國主權債券交易量持續強勁上漲,基準10年期債券收益率一度跌至1.77%——創下歷史新低,凸顯出投資者對增長前景的擔憂。
分析:中國經濟失去動力
官方數據還顯示,11月份的工業產出增長5.4%,超出了市場預期。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周一對《大紀元》表示,這似乎顯示出中國製造業的一定活力,但其實這個數據有個很大因素沒有考慮,由於1月20日特朗普上任,那應該來說是對關稅的不確定性,業界有一個巨大恐懼。
「所以很多原來的歐美廠商都趁大選確定特朗普上任之後大量增加訂單,對一大堆2025年的訂單提前下單。這是一個短期因素,未來未必能夠持續,所以工業增長5.4%並沒有多大意義,而且這個事件結束後可能轉向負面。」
「工業方面增長還有一個因素」,他說,就是很多所謂的電動車、新能源、風電和電池等產量增長,但因為產能過剩,生產出來後未必能夠銷售。「目前我們看到國內的電動車消費已經陷入疲弱,越來越多的電動車莫名其妙地倒閉,所以這個工業增長並不真實反映經濟情況。」
此外,從1到11月外商直接投資(FDI),今年總體來說,以人民幣計價已經下降了27.9%,這還沒有考慮人民幣最近貶值的問題,環比降幅略減緩。
黃大衛認為,這反映出外商投資對於中國經濟前景是一個比較謹慎、不太樂觀的態度;也表明,「中國大陸在吸引外資方面面臨挑戰比較多,因為當局今年出台了很多所謂政策,表現出對外比較友好的姿態。但投資依然減少,表現出中國跟全球其它西方發達國家的經貿關係的緊張目前還沒有改善。」
他認為,未來的話,經濟增長其實是乏力,而且跟美歐等國際關係,地緣政治的複雜性各方面的情況,沒有根本性的改善,壓力還是比較大。
《華爾街日報》也表示中國經濟失去動力,許多經濟學家預計中國經濟增長明年將放緩,尤其是如果特朗普兌現對中國進口產品徵收高額關稅的話,將重創中國經濟。
中共產業政策 拉動經濟失敗 轉向貨幣和財政政策 但力度遠遠不夠
在上周結束的中共中央年度經濟會議上,中共高層明確表示,將加大刺激力度提振消費,並將其放在九項工作的首位,「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排在第二位。
經濟研究公司佳富龍洲(Gavekal Dragonomics)中國研究副總監Christopher Beddor說,「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中共)政策制定者一直希望他們可以利用產業政策來支持近期經濟增長。但這行不通」,「所以他們現在正在轉向使用傳統的財政和貨幣工具。」
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中國分析中心研究員牛犇(Neil Thomas)說,「習近平並沒有放棄其它經濟和政治目標,但我認為他意識到,他需要保持經濟增長的底線,以確保他更廣泛的民族復興議程能夠繼續向前推進。」
自疫情以來中共採取了保守的刺激措施,領導層犧牲了一些短期成長以將經濟從房地產轉向新的成長動力。但從電動汽車等行業的成長規模還不足以彌補房地產行業的萎縮。
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邢自強表示,中共政府要重振經濟將面臨一場「漫長的戰鬥」,並補充道,2025年將是「嘗試之年」。
周一(12月16日)新華社援引中共中央財經委員會官員的話稱,為促進消費,中國明年將「大幅增加」超長期專項債券資金,用於支持產業升級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計劃。
彭博社認為,(中共)近期暗示的措施可能不足以遏制通貨緊縮的螺旋式上升,並挽救房地產市場。根據彭博新聞社對周一公布的官方數據計算,今年前11個月,中國財政支出總額較去年同期成長1.4%,遠低於3月份年度預算中計劃的廣義支出成長8%,對經濟起到微小的推動作用。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中共推出了4萬億刺激經濟,實現經濟平穩過渡的同時,也留下了巨額債務,造成了產能過剩。但今非昔比,大水漫灌搞基建很難達到當年的效果。人口紅利減弱,地方政府、企業和居民都負債纍纍,而且不僅是基礎設施,諸多行業都存在產能過剩,投資浪費,內捲、價格戰不斷。
中國的寬鬆貨幣政策還遠遠不夠。彭博社認為,儘管明年減息40至60個基點的預測標誌著中共央行邁出了一大步,但與美國聯儲會應對疫情而減息150個基點相比,還是相形見絀。聯儲會在2008年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時也曾在一年內將利率從4.5%降至接近零。
中共政策只能減少壓力 無法讓經濟變好
台灣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教授蔡明芳對美國之音表示,市場機制健全的國家在實施寬鬆貨幣政策或財政政策時之所以能夠見效,關鍵在於廠商仍然留在本地。當政府通過經濟政策進行刺激時,一旦景氣好轉,廠商渡過難關,就能重新恢復活力。
然而,中國目前的問題在於國際供應鏈的轉移。他說,隨著全球供應鏈的遷移,這些優質廠商不得不離開中國,留在中國的往往是缺乏競爭力的企業。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中共政府推出更多刺激政策,最多也只是讓這些企業稍微延長存續時間或減少貸款壓力,但相應地,銀行可能需要承擔更高的呆賬風險。
外界也質疑中共對社會福利和保障的改革。
新華社周一的報道還稱,相關措施將重點通過增加消費方面的財政支出、完善社會保障、創造就業機會、完善工資增長機制、提高退休人員養老金、增加醫療保險補貼
《華爾街日報》指出,經濟學家們對北京方面(中共)是否真的有勇氣對養老金、醫療和其它社會安全保障方面進行大規模改革持謹慎態度,他們認為這些改革對於實現消費的持久增長必不可少。
野村證券的經濟學家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寫道,北京需要「清理房地產市場,修復財政體系,修復社會福利體系,緩解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才能在明年實現有意義的復甦。
牛犇表示,3月份全國人大會召開前的焦點問題是,共產黨是否會將刺激政策的承諾付諸行動。「他們只是說說而已,最大的問題是他們是否會付諸行動」,牛犇並警告說,習近平的重點將是「試圖在短期增長穩定與長期經濟議程之間取得平衡」。◇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