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其它的自媒體頻道,《哈蘭報告》(Harlan Report)似乎是一個新創媒體節目。它在TikTok上的簡介承諾要讓美國媒體再次偉大。

它寫道:「沒有觀點,只有事實。」

與許多反對派媒體一樣,《哈蘭報告》發布的影片似乎旨在揭露政府腐敗,反擊左翼主導的媒體環境。

當《哈蘭報告》分享的一段影片在網上瘋傳,獲得超過150萬次觀看時,這一點更顯而易見了。這段影片稱,美國總統拜登在華盛頓北約峰會上發表了帶有性暗示的言論。

但事情有些不對勁。

影片中使用的演說逐字稿是錯誤的,拜登從未說過類似的內容。

此外,還有其它的異常徵兆。

最初,《哈蘭報告》的帳戶管理者聲稱自己是一名美國退伍軍人,對拜登失去了信心。不久之後,又聲稱自己住在紐約,是一名29歲的特朗普支持者。幾個月後,又聲稱自己是佛州一名31歲的共和黨社媒網紅。

之後,該帳號的暱稱(handle)被改為「Harlan_RNC」,暗示與共和黨可能存在官方聯繫。

但是,哈蘭既不是合法的新聞來源,經營者也不是美國公民。

根據社交網絡分析公司Graphika上個月發表的調查報告,《哈蘭報告》是與全球最大線上影響力行動有關的數千個帳號之一。

這項被稱為「Spamouflage」(垃圾訊息偽裝)的行動,是北京官方支持的活動,與中共執法部門有聯繫。

與《哈蘭報告》不同,「Spamouflage」的大部份工作並不是聚焦在抹黑美國保守派,而是放大對美國社會和政府的現有批評。

有些帳戶製作了類似《哈蘭報告》的內容,但都是為了詆毀民主黨人。還有一些帳戶旨在激怒和分化無黨派人士,進一步剝奪他們參與政治進程的權利。

一些人假冒美國反戰人士,分享稱前總統特朗普為「騙子」的梗圖或表情包,並展示他身穿橙色囚服的形象。還有人質疑拜登擔任總統的合法性。

《哈蘭報告》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成功吸引了追隨者,並像廣告商那樣,在瞄準小範圍受眾上發揮了開創性作用。

圖為TikTok標誌。(Kirill Kudryavtsev/AFP)
圖為TikTok標誌。(Kirill Kudryavtsev/AFP)

現在,華府國家安全領導人擔心,中共可能從成果中獲得經驗,繼續創建「哈蘭式」的社媒帳號,冒充美國公民,細緻地操弄美國人的好惡。

美眾院對中共委員會已意識到這個風險,並要求社交媒體公司更加重視這一問題。

對中共委員會主席、密歇根州共和黨眾議員穆羅爾(John Moolenaar)在一份聲明中告訴《大紀元時報》:「中共正利用欺詐性社媒帳戶,影響我們即將到來的大選,這並不令人驚訝。」

「我們鼓勵社媒公司揭露中共的宣傳活動,並對試圖欺騙美國人的中共機械人採取行動。」穆羅爾說。

中共針對性的干預策略

外國勢力試圖影響美國大選已不是甚麼新鮮事,但他們的行動越來越激烈,也獲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果。

今年8月,網絡安全公司Recorded Future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共、伊朗和俄羅斯都在進行旨在干預2024年大選的影響力行動。

該報告發現,中共官方支持的行為者「放大了特定內容,凸顯兩極化的國內議題」,試圖在美國人之間製造不和。這些議題包括:「黑人的命也是命」、校園抗議,以及美國對以色列和烏克蘭的外交政策等。

此外,伊朗支持的行為者,還將目標對準了特朗普連任競選活動,試圖進入其核心圈。

與此同時,俄羅斯支持的影響力行動還散布了副總統賀錦麗的虛假故事和圖像,以詆毀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聲譽。

報告發現,包括「Spamouflage」在內的中共影響力行動,歷來未能在美國受眾中產生影響,但現在卻通過病毒式內容,取得了零星的突破性成果。

這些突破,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人工智能(AI)和深度偽造(deepfakes,以下簡稱深偽)技術的日益廣泛應用,Spamouflage的幕後黑手正是利用了這些技術,迎合目標受眾的喜惡。

曾在美國國防部擔任網絡安全政策主管的米爾斯(John Mills)告訴《大紀元時報》,中共正利用AI對用戶數據進行分類和解讀,希望進一步利用用戶的恐懼和慾望。

米爾斯說:「人們不了解大數據、大數據分析的巨大威力,也不了解中國(中共)已掌握並正大規模使用的人工智能。」

「他們(中共)能創建為個人量身定制的數據流,知道他們的喜好、厭惡和情緒觸發點(trigger points)。」他說。

深度偽造的換臉技術示意圖。(Alexandra ROBINSON/AFP)
深度偽造的換臉技術示意圖。(Alexandra ROBINSON/AFP)

7月,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ODNI)發布了關於選舉安全的非機密備忘錄。其中指出,中共政權「正尋求擴大收集和監控美國社交媒體平台數據的能力,可能是為了更好地了解,並最終得以操縱輿論」。

米爾斯說,這些數據將幫助中共獲取社媒用戶的正負面互動訊息,讓中共可利用這些訊息,制定更有針對性、更隱蔽的影響力行動。

然後,這些行動可試圖引發大眾對真實或虛構事件的不信任或歇斯底里,米爾斯稱之為「量身定制的大眾精神病」(tailored mass psychosis)。

米爾斯說:「這是心理戰術的基礎:了解目標受眾,知道他們的觸發點。這就是他們以驚人、巨大的規模進行Spamouflage行動,並製造這些虛假帳戶的原因。」

去年,Meta首次將Spamouflage認定為全球最大的線上影響力機構。Meta表示,中共政權創建了4,800個冒充美國人的虛假社媒帳號。

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帳號並不會一開始就傳播虛假內容。相反地,他們會轉發由真正的政客和新聞機構創建的帖子,帖子有來自自由派的,也有來自保守派的,目的是建立粉絲群,放大可能導致美國人分裂的內容。

隨著追隨者的增加,他們的個人資料也發生了變化,無論是自稱的身份還是傳播的內容類型。

米爾斯說,用以識別和操弄美國人的技術,本質上是科技巨頭分析消費者偏好的同型分析技術的新版本。

他說:「當我(在網上)搜尋拖車掛鈎時,無論我走到哪裏,拖車掛鈎的廣告都會跟著我。」

「現在,中國(中共)採用了大型科技公司的做法,但他們的規模更大,目的更險惡,而且沒有任何護欄或安全措施。」

圖為Meta在加州的辦公總部。 (Shutterstock)
圖為Meta在加州的辦公總部。 (Shutterstock)

中共究竟有何意圖?

迄今為止,中共進行大規模影響力行動之目的是甚麼,美國政府還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此外,在中共是否希望大選出現特定結果,各政府部門的看法似乎也彼此相左。

美國國土安全部10月2日發布的《2025年國土威脅評估報告》預計,外國將更頻繁地使用「使用顛覆性策略,試圖挑撥離間,破壞人們對美國國內機構的信心」。

最近,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ODNI)的官員向媒體發表聲明稱,俄羅斯網絡行為者正試圖讓特朗普上任,並破壞賀錦麗競選。

然而,ODNI最新發布的選舉安全概況介紹卻稱,中共「可能並不打算影響」美國大選的結果。

米爾斯卻不這麼認為,他認為中共正在「試圖影響選舉」,確保美國大選選出一位較無法阻礙中共追求全球霸權的候選人。

「中國(中共)的目的是甚麼?我認為,與俄羅斯人不同,俄羅斯人只是想製造仇恨和不滿⋯⋯中共則是干預大選。」米爾斯說。

去年,ODNI一份報告顯示,中共現在比以往更願意干涉美國大選,正因為它不認為拜登政府會採取報復行動。

該報告表示,中共官員給予特工更多干預美國選舉的自由,因為該政權「認為北京受到的審查較少⋯⋯而且他們預計現任政府不會進行嚴厲報復,這是他們在2020年所擔心的」。

中共武警在天安門廣場巡邏的雨中倒影。(Mark Ralston/AFP)
中共武警在天安門廣場巡邏的雨中倒影。(Mark Ralston/AFP)

中共的惡意影響活動沒有護欄

負責保護美國人免受此類行動侵害的各政府機構,基本上沒有為美國人應如何識別和應對此類內容,提供任何官方指導。

今年4月,美國網絡安全暨基礎設施安全局(CISA)高級顧問康利(Cait Conley)表示,該機構已做好準備,幫助人們抵禦外國影響力行動的威脅,尤其是在2024年選舉周期。

當時,康利在一份聲明中說:「選舉過程決定了美國民主的命運,這就是為何我們的外國對手會蓄意針對我們的選舉基礎設施,開展影響力行動。」

「CISA致力於盡力確保這些官員和美國公眾不必孤軍奮戰。」聲明說。

然而,當《大紀元時報》詢問美國公眾應如何識別和打擊外國影響力行動時,CISA拒絕發表評論,並將問題轉給了ODNI。

ODNI多次沒有回應本報的置評請求。

本報記者詢問美國國務院,問及該部門採取了哪些行動以應對外國對美國大選的干預時,國務院發言人表示,該部門「專注於海外的訊息環境」。

《大紀元時報》也向國土安全部請求置評,但未獲回應。

假新聞和虛假資訊的示意圖。(MAURO PIMENTEL/AFP via Getty Images)
假新聞和虛假資訊的示意圖。(MAURO PIMENTEL/AFP via Getty Images)

Graphika的報告沒有提供任何識別或反擊的建議,也拒絕發表評論

Recorded Future也沒有回覆置評請求。不過,在9月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該公司建議由擔心聲譽受損的實體來應對深偽新聞,並鼓勵這些實體與「事實核查人員、社交媒體平台和媒體機構」合作。

根據Recorded Future的報告,外國影響力活動的影響範圍越來越大,其目的往往是誤導公眾並干涉競選活動。

同樣,根據同一份報告中引用的研究,大多數人都無法識別深偽內容,如果能在這方面提供指導,他們將受益匪淺。

事實上,根據發表在《網絡安全教育、研究與實踐期刊》(Journal of Cybersecurity Educa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上的研究,大多數人根本無法識別他們不熟悉的人的深偽影片,近30%的人無法分辨他們熟悉的人的深偽影片。

此外,即使一個人已辨別出深偽影片的真偽,他仍可能受其影響,尤其當影片宣揚了一種極端的信仰或行為時。

發表在學術期刊《人類行為中的電腦》(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上的研究發現,即使虛假資訊被撤回,仍可能影響人們的政治信仰。

報告寫道:「即使人們意識到某些訊息可能不真實,這些訊息仍會影響他們的信念和行動。」

「換句話說,即使是不可信的虛假資訊也能影響政治信仰,部份甚至是接收者意識不到的。」

因此,在外國影響力行動中普遍存在的「深偽」,可能會使美國選民長期對某位候選人反感或不信任,即使這些美國人發現這些訊息並不真實也是如此。

當被問及對美國人有何建議時,米爾斯說:「你應高度懷疑在網上看到的任何事物。」

「中國(中共)的所作所為,不存在甚麼護欄。」他說。#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