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李家超昨(16日)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但是引來社福界人士在報章撰文批評,惠民措施不足,當中香港失明人協進會會長黃俊恒更批評,報告對殘疾人士而言是「無意志、無規劃、無遠景」的「三無報告」,「似乎完全無視殘疾人士在生活上不同層面的障礙」。

黃俊恒在今日出版的《明報》撰文,表示早前向李家超提交建議書,「儼如對牛彈琴」,批評政府完全沒有把殘疾人士的需要納入政策考慮之中。他舉例,報告提出多項有關文體旅遊的政策,卻隻字不提無障礙旅遊或締造平等的體育口述影像服務。另外,對於殘疾學生,特別是視障學生的支援,「是一片空白」,顯示對殘疾人士支援的「零意志」。

黃指出,今年《施政報告》觸及的殘疾人士政策,一如以往羅列新的服務項目和資源投放,卻隻字不提政府是否理解殘疾人士所面對的困難。他認為,在沒有任何具體處境判斷的基礎下,一切政策建議根本是「零規劃」,對消除殘疾人士面對的障礙,顯然是無濟於事。

黃俊恒稱,李家超交出一份對殘疾人士而言屬於「零遠景」的報告,「當特首口口聲聲要推進殘疾人士就業時,動用的板斧仍然是僱主嘉許,協助社會企業、庇護工場和展能中心營運等。試問一眾有能力、有學歷、有經驗的殘疾人士,將何以在公開就業市場發光發熱?究竟一眾有志貢獻社會的殘疾人士,還要等多久?」

未定劏房人均面積

至於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主任何喜華的文章,亦在同日刊登於《明報》,他認為《施政報告》力度不足、惠民措施未到位,對基層市民生活難有顯著改善。

《施政報告》宣布立法規管劏房,訂立必須有窗、獨立廁所、面積不小於8平方米等「簡樸房」標準。但是何關注,若扣除獨立廁所(最少1.5平方米),其它日常生活起居面積不足7平方米,絕不符適切居所的標準。他指出,「簡樸」是描述質素和設備,但如面積過小,就算如何合規,似乎也說不上是「簡樸」,而是過於狹小。

何喜華又指出,六成劏房戶屬非一人住戶,當局卻無提出訂立最低人均居住面積的要求,「簡樸房」居住面積勢必更狹窄。

他認為,簡樸房必須有窗的標準,須是可以打開的窗,並不應計算無光線、不通風、對着天井或內街的窗。

告別籠屋無期 難向中央交代

何喜華提到,最令人失望的是,「籠屋」一直被視為香港之恥,但目前仍有逾5,000人居於籠屋、床位等不適切居所。

他認為,《施政報告》無提及取締籠屋,「『告別籠屋』無期,令人遺憾。試問特區又如何向中央交代?」

何喜華進一步批評,《施政報告》一再重提現有扶貧項目,老調重彈,只蜻蜓點水式、有限地增加服務名額,更未仔細分析貧窮社群。何指出,除了單親、劏房戶和長者,其他貧窮組群如殘疾、危疾重疾者、少數族裔、新移民家庭等,亦應涵蓋到精準扶貧政策中。

何主張,政府應重設貧窮線,全面檢討本港貧窮狀況和各項扶貧措施成效。

未提協助基層就業

對於報告中提及發展創科經濟,何關注,不少基層工種亦會隨之被取代,但政府未提如何協助基層就業,更未檢討外勞政策。他指出,近兩年部份無上限的輸入外勞政策,早已令基層勞工受影響。當局應儘快檢討各行業人力短缺數目,訂立輸勞配額,減低外勞對本地就業市場的衝擊。

他總結《施政報告》,形容各項政策只屬小修小補,算不上徹底改革,未破除利益固化藩籬,恐怕難助香港衝出困局,並諷刺道:「因應烈酒稅大幅下調,市民恐怕只能借酒消愁,難有持續幸福感可言」。@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