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李家超昨日(26日)在電台聯播節目回應對《施政報告》的提問。他說,政府今次推出的鼓勵生育政策是以政策導向,希望向社會釋出鼓勵生育消息,形容兩萬是「一封利是」。 有聽眾指今次《施政報告》對中小企著墨不多,李家超則稱政府無法控制環球大環境,但會透過推動電商協助中小企,並支援他們到大陸宣傳「開拓商機」。被問到有關劏房的問題,他稱大部份劏房環境差,但部份質素較高,又稱大部份劏房的出現是因為有錢賺,但要撇除小部份「以幫社會而提供住宿的(劏房)」。

李家超前日發表的《施政報告》中,鼓勵生育是市民關注的重點之一。昨早他在出席電台聯播節目時稱,政府會製造不同政策鼓勵生育,讓家庭做生育決定時「容易點」。

本港最新的生育率只有0.9%,今次《施政報告》提出優待有嬰幼兒的家庭上樓和買樓,並在稅務上提供支持,亦建設友善育兒環境,增加托兒中心等,並指社會要有2.1%生育率才能正常運作。但他坦言決定的是父母,父母考慮生育的因素會多很多,例如孩子的發展、居住環境,不僅是政府政策。

被問到一些在職婦女同時面對工作壓力和照顧小孩的壓力,政府會否帶頭做好僱主推動政策。李家超回應稱,會鼓勵不同企業制定家庭及育兒友善政策,知道有公司會設置家庭友善設施或提供彈性上班時間。被問到會否資助這些公司,李家超指資源始終有限,政府財政要用得其所。

市民陳小姐致電電台節目指,自己剛生下第4名子女,但沒有因今次《施政報告》受惠,並指獎勵新生兒的措施設立的生效時間奇怪,並非以財政年度作計算。

李家超回應表示,對於劃線問題政府內部都有激烈討論,曾思考是否在半年前或10個月後劃線。他又指,無論在生效日期訂在哪一天,都一定有新生兒在其之前出生。

李家超:兩萬是「一封利是」

李家超又稱兩萬元等同「一封利是」,讓大家明白政府希望大家生育。他又稱,根據外國經驗,會有很多因素沖淡生育政策的成績。

劏房問題也是今次《施政報告》的聚焦點,有聽眾指劏房問題嚴重,質疑政府為何不選擇「棕地變熟地」來興建公屋。李家超回應稱,政府已覓得足夠土地可興建41萬個單位,超出未來10年需要的31萬個單位,但政府會繼續覓地。

不過他稱,香港要多元化發展,其它土地並非只用以興建公屋,部份棕地已決定用於產業發展,但現時希望提升土地價值,將以往的平地改為興建多層大廈。

被問到取締不合標準劏房後,政府能否安置相關住戶。李家超表示,劏房問題是因為土地房屋供應不足,認為大部份劏房生活質素差,但個別劏房質素不差,住戶本身有物業,因上班上學方便才住在這類劏房。

小部份劏房幫社會提供住宿

他又指劏房的出現是因為有錢賺,但要撇除「一些以幫社會而提供住宿的(劏房),這是小部份,大部份都是因為劏房收的租金多些」。他又稱只能容許劏房業主「合理地、不能剝削地賺錢」。所以在訂立標準後,會有「准入」門欄。 

被問到制定標準後,是否代表劏房有機會合法化。李家超沒有正面回應,僅稱要待工作組給予建議,如何制訂標準及處理。

至於工作組研究10個月是否為拖延時間,等待簡約公屋的供應。李家超反駁稱「沒有這個考慮」。對於沒有資格上樓而又住在劏房的人士,李家超亦稱這類人士如何處理要由工作組研究。

被批報告對中小企著墨小

有聽眾表示,今次《施政報告》對中小企著墨不多,自己是老闆之一,認為香港營商環境未轉好,「我其實都捱得好辛苦」,並指部份政府資助申請困難。

李家超回應指,明白因環球經濟差、息口高企等情況,中小企需要幫助,故今次《施政報告》提出,「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下的「還息不還本」提供彈性還款選項,增加每月償還原定應償還本金的一成的選項。

他又指,現時香港有兩個大的經濟推動力,分別是本地消費和旅遊業,但出口方面受環球經濟影響表現不理想,中小企因而受影響。李家超指政府會透過推動電商協助中小企,包括搞香港購物日,會協助中小企北上宣傳開拓商機。

政府資源分配不平均

有聽眾指在科學園有公司,指「研究人才庫」的資助越來越多,但申請需時,反觀大學方面的申請則短時間獲批。另外,「公營機構試用計劃」旨在資助製作原型/樣板在公營機構內進行試用,但申請需時一年,更聽聞一年只批准一兩項。他指科技園有數百間公司,政府有很多計劃但處理越來越慢,甚至在專利申請方面,10年前只需三個月處理,現時需時一年以上。他說,公務員可能太多事做,但仍希望政府可加快進程。李家超回應指,之後會再了解情況。

另外,有市民質疑政府一方面鼓勵港人去大灣區發展,一方面又稱要留人才,質疑自相矛盾。李家超回應稱,大灣區有很多機遇,又稱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往返兩地容易,亦與「留人才」無衝突,是希望留住外國來港的人才。◇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