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天(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香港家庭福利會今日(8日)公布一項最新調查顯示,約14%受訪青少年認為本港青少年精神健康狀況「非常不理想」,數字按年上升5%。
調查於去年10月至今年6月間進行,對象為12歲至19歲中學生,希望了解他們的精神健康狀況及影響其精神健康狀況的因素,從而提供適切的支援。最終,成功收集了來自40所中學、4,835名學生的問卷回覆。
結果顯示,52.8%受訪者認為本港青少年的精神健康狀況「不理想」,14.3%認為狀況「非常不理想」。超過九成受訪者認為與3大因素有關,包括學業成績(92.7%)、家庭期望(90.8%)和家庭關係(90.5%)。
社會沒足夠資源促進青少年精神健康
65.7%受訪者認為香港青少年重視自己的精神健康,65.9%受訪者認為香港社會關注青少年的精神健康。不過,42%受訪者認為現時社會沒有足夠的資源去促進青少年的精神健康,當中更有 10.1%認為「非常不足夠」。
家福會分析指,影響青少年精神健康的3個主要因素與去年的結果相同,學業成績和家庭因素仍然對青少年的精神健康有顯著影響,反映出青少年學業壓力及家庭支持系統在青少年心理健康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同時,青少年和香港社會普遍都關注青少年的精神健康,以及認為青少年的精神健康不理想,然而現時沒有足夠的社會資源促進青少年的精神健康。
家福會建議,社會應投放更多資源,及持續的跨界別協作和努力,推廣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和加強家庭關係,並嘗試和尋找有效的預防措施和方案,以提升青少年面對挑戰時的應對能力。
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今年第二季與不同的非牟利社會服務機構合作,開展「賽馬會擁抱生命系列2.0」計劃。家福會作為其中一個受惠機構,將實施新一輪為期兩個學年的計劃,繼續加強對青少年精神健康的措施,為有需要的中學生、家庭及老師提供相應的支援。
建議學校多辦課外活動
學校方面,家福會建議增加有益身心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在繁忙的學業中獲得放鬆和釋放壓力的機會;除了提供情緒上的支援外,學校亦應鼓勵學生多加注意個人情緒,適時排解負面情緒,並應加強校內關愛互助氛圍,鼓勵學生遇到困難時應主動向師長、家長、社工或輔導服務尋求協助。
學校亦應定期檢視和調整功課量及考試安排,避免學生在短時間內承擔過多的學業壓力。過重的課業負擔會導致焦慮和沮喪等負面情緒,損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學校應該採取靈活的考試和評估策略,減少不必要的競爭壓力。學校亦可提供針對性的輔導及小組活動等支援壓力水平較高的學生,幫助他們紓緩壓力。
家長宜多關心和留意子女情緒
家長方面,建議多關心和留意子女的情緒狀態,了解青少年面對的處境及需要,並學習合適的應對方法和技巧,藉以增強在支持子女時的信心,同時有助建立正向的親子關係。另外,家長可鼓勵子女接觸社區,有助他們發掘及意識自身在社區貢獻的可能性,從而提升他們的自我價值感及改善心理健康。@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