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跨學科研究團隊,開發「華人個人化心腦血管疾病風險評估模型」(P-CARDIAC,下稱「模型」),使用人工智能(AI)預測華人心腦血管疾病風險,並提供個人化心腦血管疾病風險評分。港大稱,此是醫學界的一項重大突破,將徹底改變華人的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和管理,降低本港以至其他亞洲地區相關的疾病發病率,減輕相關的負擔。研究團隊將開展一項名為HEARTWISE的大型研究,以評估P-CARDIAC應用於二級預防策略(SecondaryPrevention)的成效。
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內科學系心臟科臨床教授姚啟恒稱,全球每年約有2,050萬人因心腦血管疾病喪生,是全球的主要死因。心腦血管疾病對亞洲造成的負擔尤為嚴重,發生在亞洲的死亡病例佔58%。在香港,心臟和腦血管疾病一直位居五大死因之首,因此迫切需要制定更有效的疾病預防和管理策略方案。
今年第四季起在公立醫院開展研究
研究團隊由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護理學院及公共衛生學院助理教授徐詩鈴領導。該人工智能「模型」集合不同數據訓練而成,運用醫院管理局大量患者病歷數據,參考超過120個風險因素,並考慮每名患者的特徵和病史。
上述的HEARTWISE研究,由研究人員、醫護人員和社區合作夥伴共同參與,將於今年第四季度開始於全港6間公立醫院,包括瑪麗醫院、伊利沙伯醫院、廣華醫院、瑪嘉烈醫院、屯門醫院及博愛醫院,招募超過3,000名患者,預計研究將歷時大約兩年。
評分預測心腦血管疾病
港大稱,HEARTWISE研究將分析電子健康紀錄內容及患者所述的徵狀,以決定「模型」風險評分與各種因素之間的關係,包括藥物處方和下次專科覆診的時間等,有助研究人員了解「模型」對預測患者實際心腦血管疾病情況的準確度,從而分辨早期潛在的預警訊號。
另外,HEARTWISE研究將上述的風險評分,與醫護人員的臨床判斷比較,從而為不同程度的心腦血管疾病風險訂定明確的風險門檻值,將為醫護人員提供準確及便捷的參考,並可根據患者的個人風險狀況,為他們度身訂造最合適的健康管理方案。
HEARTWISE研究亦將比較患者接受心腦血管疾病標準護理,或藥劑師主導服務的治療效果,後者包括由心臟科醫生,護士及藥劑師組成的跨專業團隊共同協作下,由藥劑師為患者提供長期用藥管理和跟進。港大表示,研究結果將有助評估藥劑師主導的治療方案,在改善心腦血管疾病預後方面的成效。
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相關疾病發病率
徐詩鈴表示,希望藉「模型」及結合跨學科的參與,確定有效的策略,以減輕香港以至其它地區的心腦血管疾病負擔。姚啟恒則說,HEARTWISE的最終目標,是將「模型」納入常規臨床應用,從而改善數百萬人的心血腦血管健康。
港大表示,HEARTWISE研究的成果將為本港以至其他亞洲地區,在制定改善心腦血管疾病相關的公共衛生政策上,起關鍵作用,包括降低疾病發病率和影響等。
初步研究:患者更了解心腦血管疾病風險
另一方面,港大的研究團隊亦在地區康健中心與香港復康會,及一間社區藥房合作,開展另一項先導研究,旨在提高病人服藥的依從性和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初步結果顯示,超過九成患者在第一次就診後兩個月進行第二次覆診時,其P-CARDIAC風險評分有所進步。在招募的20位患者中,共有15位覆診,當中80%患者表示,透過P-CARDIAC風險評分,可更了解自己的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從而改善其健康及提高藥物依用性。
港大稱,這項計劃初步顯示藥劑師透過跨專業,及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方式,管理病人的心腦血管疾病風險,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透過使用P-CARDIAC風險評分,藥劑師可以針對病人服藥依從性的障礙,讓他們更易理解及掌握治療所帶來的好處。這項先導研究在加強社區醫療護理服務方面,邁出重要一步,並以每年訓練10名義工及100名病患者為目標。
港大研究團隊目前正招募合資格患者,探討在公立醫院應用「模型」管理心腦血管疾病的可行性。@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