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時節,有些地方和村落掛燈籠、舞火龍,這些活動相信各位都耳熟能詳。

在沙頭角一條鄉村,他們的傳統中秋慶祝活動就有點兒不一樣。中秋節當日,村𥚃各人相繼回來,由下午開始紥作大天燈(孔明燈),到晚上齊齊合力把天燈發上天空,各自祈求不同的願望。

放飛天燈一刻。(劉永康提供)
放飛天燈一刻。(劉永康提供)

中秋節夜晚,村中老老少少齊聚一堂放天燈。(劉永康提供)
中秋節夜晚,村中老老少少齊聚一堂放天燈。(劉永康提供)

主力製作天燈的村民李先生表示:在幾十年前,新界不少鄰近客家村落都會在中秋放天燈,但由於法例限制,現在已經幾乎沒有村落全民參與造天燈、放天燈,可能只剩這條村繼續承傳。加上移民的移民,老去的老去,更難延續傳統。

村民自製大型天燈。(劉永康提供)
村民自製大型天燈。(劉永康提供)

問及李先生為何會以放天燈作為鄉村迎中秋的傳統活動,李先生打趣地說,放天燈迎中秋已經是很多代之前已經開始,其實沒有很濃郁的歷史背景,只是憑着一些節日,可以動員全村的力量,團結一致,眾志成城,將願望寄語天燈,再放飛,作為一種祈福。放天燈習俗在八十年代一度停辦。到了九十年代,李先生從英國回來後,見沒有人再放天燈,那就自己動手,重推這傳統在自己的鄉村從新舉行直至現在。現在還有幾位年青人開始參與,日後將會是活動的接棒人,將這手藝繼續傳承。

天燈依靠熱力放飛,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才能做到。(劉永康提供)
天燈依靠熱力放飛,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才能做到。(劉永康提供)

助燃的絲棉。(劉永康提供)
助燃的絲棉。(劉永康提供)

每次的天燈都是中秋當日由李先生和義工村民親手製作,從紙張選擇,自製漿糊,紙張裁剪,天燈底座的竹環、助燃的絲棉,每個的工序和用料都一絲不苟,務求確保天燈能順利升空。確實,當他們放天燈的時候,需要萬事俱備,天氣穩定,才能夠放起天燈,讓整個流程順利進行。

在今年的中秋夜陰晴不定,不時下起大雨,但每逢停雨之後,村民就會陸續出來,有些村民一家大小連夜趕回到鄉村,齊齊放天燈。當大天燈準備就緒,各人前往去看放大天燈,全村參與!大大小小的天燈一起放飛,感覺美滿又開心!@

放飛小天燈的一刻。(劉永康提供)
放飛小天燈的一刻。(劉永康提供)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