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李家超將在10月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香港美國商會提交意見書,明言隨23條立法通過,希望政府「淡化國安辭令」(Toning down the National Security rhetoric),認為香港特別是政府是時候將焦點從國安上移開。對於23條,商會指出,商界需要的法律明確性,「許多人認為明智的實施對香港最有利」,鼓勵政府發布明確的指導方針。商會並建議政府留住和培養各領域的本地人才。
商會的意見書題為「重申香港國際化」(Reasserting an International Hong Kong),長51頁,開首即提到,香港是著名的國際大都市,但如今「香港的這一定位正處於危險之中」(Hong Kong sees this positioning in jeopardy)。
意見書指出,其成員和國際工商界許多人的印象中,「一國兩制」中的「兩制」,得不到當局的足夠重視,故會堅持(stands by)去年的建議,在特區政府設立跨部門「兩制」辦公室,以確保政府在制定政策時,廣泛考慮「兩制」。
意見書指出,其會員從外國的商界得知的質疑,是針對香港的「兩制」,而不是「一國」。建議書並鼓勵政府公開強調「兩制」,例如香港的監管環境,監管要有利於營商,和提高管治的透明度,並要闡明維護法治的具體措施,「香港有別於其他中國城市的獨特性值得進一步強調」。
對於23條,商會指商界需要法律明確性才能運作,並保持正面情緒,美國商會鼓勵政府發布明確的指導方針,說明《港區國安法》和23條的解釋和應用,並保證執法嚴謹、符合司法獨立。
憂對人才吸引力
建議書稱,美國商會成員對吸引人才來到香港所面臨的挑戰,感到擔憂。其成員支持刺激勞動參與和吸引海外新人才的政策和計劃,甚至最近吸引大陸人稱為香港永久居民的簽證計劃,認為港府應尋求吸引多元化的國際商業界來到香港,並強調措施應該均衡地向全世界推廣。
為培養本地人才,商會倡導與商界合作,促進職業前景,並採取其他措施留住和培養各領域的本地人才。
禁制《願榮光》損害國際形象
上訴庭今年5月批准政府申請的《願榮光歸香港》臨時禁制令。意見書提到,事件嚴重影響外國投資者的商業決策,也損害了香港本已陷入困境的國際形象。雖然商會的成員承認政府的政策優先,但禁令行動影響商界的信心,特別是對香港資訊自由流通,和網絡自由的信心。
商會希望政府,不對公共及私營部門強加資料在地化(localisation)要求,因為此等措施不會改善個人資料安全,反而會阻礙業務創新並限制可用服務。
建議並提到,維護國家安全不應成為創新和經濟增長的障礙,鼓勵港府和立法會議員「走出去」,與美國和歐洲的科技界接觸,重建投資者信心,為香港尋找創新機會。@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