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評宋孝宗為南宋最為賢能的皇帝,而且孝宗又是難得的孝子。宋孝宗趙慎(眘,本名伯琮)是宋太祖的七世孫,乃太祖四子趙德芳的後裔。宋太祖傳位給弟弟趙匡義,所以到了伯琮這一代的處境已如同平民一般了。他的父親趙子偁是嘉興丞(後追封為秀安僖王秀王),母親是張氏。一天,張氏曾夢見崔府君(崔瑗,字子玉,東漢崔瑗廟在磁州,一說為道教神仙)抱著一隻羊交給她,說:「以此為記。」之後,她便懷孕了。建炎元年十月戊寅日,張氏於秀州青杉閘的官舍中生下一男嬰,當時屋內紅光滿室,如同日正當中。嬰孩小名就喚羊,後來正式取名時按族譜輩份,中字為伯,取名伯琮­。(《宋史》)

高宗選宗子  一隻貓「鑒」真容

高宗的獨子元懿太子三歲時夭折後,高宗再也沒有得子。紹興二年,高宗下詔命,令管理皇族宗室事務的大宗正司的長官從民間尋找宗室後代伯字輩(宋太祖七世孫輩)的男孩,年齡在七歲以下的,選出十人送進宮備選宗子。這十人進宮後又挑選出兩個,一個胖、一個瘦小。最終,高宗看中那個胖的,要遣返瘦的,賞賜了三百兩銀子作為謝禮。

在他們正要退出時,高宗突然說:「朕再仔細觀察一下。」就讓那兩個孩子叉著手並立,他要仔細看一看。就在這時,忽然有一隻貓走到孩子前面,胖男孩用腳踢了貓,瘦男孩則紋風不動。高宗說:「這隻貓只是偶然經過,為何就踢它呢?如此輕率,怎能擔當重任?」於是轉而留下了瘦男孩,遣返了胖男孩。胖男孩名叫伯浩,最後官至溫州都監;瘦男孩叫伯琮,就是後來的宋孝宗,在紹興二年五月,正式被養育於禁中,被賜名「瑗」,適與崔府君同名。(《宋人軼事彙編卷三》)張賢妃是他的嗣母。登基時孝宗改名慎(眘),字符永。

一隻貓的出現,竟是天意的安排!(Shutterstock)
一隻貓的出現,竟是天意的安排!(Shutterstock)

小伯琮的鎮定沉穩,並不是怕生,也不是裝出來的,可說是出自天性特質。從他當上皇帝後的一件意外的事件可窺一斑。

宋孝宗登基後,銳意北伐金人恢復中原。他騎馬操練來鍛鍊體力、增強自己的耐力。有一天,他親操馬鞍,操練時間稍長,結果那匹馬不堪疲勞,竟然跑入廊廡之間。那屋檐低,孝宗碰觸到了橫楣,侍從們驚呼失色,急忙趕上攔馬,馬一溜煙飛馳而過,而孝宗則抱著那根梁木,身體垂掛在那兒。侍從扶下他來,見孝宗的神色不為所動,毫無驚嚇之狀。(《桯史》)

十個美女的考驗

孝宗生性恭順、勤儉,非常勤學,讀書強記,他說「男兒須讀五車書」[1]。剛進宮時他並不顯得聰明,後來展露了特異的天資。瑗入宮後,吳妃(日後的憲聖皇后)請求高宗也給他收養一個皇子,從而在二年後,比瑗小兩歲的伯璩(信王)被選入宮。紹興十二年,瑗被封為普安郡王,伯璩為恩平郡王,兩人同養於宮內。到底選誰為皇太子,高宗的心意雖然受太后影響,然而在長達二十年中久久沒做出決斷(一方面也可能還等著能生出皇太子來)。

有一次,高宗分別賜給二個養子各十名美女。收到這個突然的禮物,當時普安郡王府的教授史浩(後為孝宗宰相),就對普安郡王說道:「陛下這是在考驗您,應當謹慎對待。」普安郡王認為此言有理。一些日子後,宮女們果然都被召回。高宗讓宮中的醫者去查一查,發現普安郡王的宮女們依舊是完璧之身,而恩平郡王的十名宮女則都已被寵幸了。此試之後,高宗終於決定了皇太子的人選。(《宋人軼事彙編卷三》)紹興三十年他受立為皇子,改名瑋,進封建王。紹興三十二年五月立為皇太子,六月即皇位。

宋孝宗趙眘(同「慎」)。(公有領域)
宋孝宗趙眘(同「慎」)。(公有領域)

恢復中原大志

孝宗一即位,銳意恢復中原,然放眼朝中幾乎無可用之將,當日主戰者除了老將張浚皆已凋零,於是晉陞張浚為樞密使,獨付以恢復之任,都督江淮東西路軍馬,為北伐做準備,朝廷中人莫敢違。孝宗隆興元年,四月,張浚提議出師渡淮。張浚命健康都統邵宏淵帥師駐軍於盱眙,又命殿前司李顯忠帥師駐紮定遠。孝宗命張浚迅速拿下金人屯兵的靈璧、虹縣兩城,先發制人。五月裏,宋軍成功掃蕩了金兵,恢復靈璧和虹縣兩城,然而在符離一役宋軍卻大潰,士卒死傷無數,府庫殫竭。儘管如此,孝宗雄心遠慮,仍然無日不在中原。孝宗服侍太上皇高宗時,大力陳述恢復中原之計,但是,高宗對他說:「大哥俟老者百歲後,爾卻議之。」[2] 意即等我不在了再議吧!孝宗是個孝子,從此以後不敢再提起。

而那時,金朝易主,金世宗即位,帶來金國安定的局面,讓孝宗無可乘之機。而金世宗對宋孝宗主政之才也有所忌憚,金人對宋朝的態度也發生明顯變化,不再如從前那般敵視。在隆興二年十一月,他遣使至金帥府,請正皇帝號,為叔侄之國;易歲貢為歲幣,減十萬;割商、秦地;歸還被俘金人。孝宗的作為奠定了南宋和金朝幾十年的友好基礎。

南宋經學家陳傅良在《止齋文集》中評說:「孝宗憂勤十閏,經營富疆,將以雪恥,而屈於孝養」「終於不敢北伐」。或是天意希望讓百姓休養生息,因此孝宗的用兵意圖最終未能實現。

孝宗之純孝

自古以來,能夠從外藩繼位,並對宗廟盡孝者,沒有比孝宗更出色的。前述對於國家大事,孝宗是聽命於太上皇的心意;而面對太上皇的揮霍,孝宗則以自行儉素來彌補。

高宗內禪給孝宗成為太上皇,退居德壽宮,半數宮中的侍從也被調過去,但是孝宗都不補缺;他和大臣的飲宴以簡單和節省出名。[3] 因為南宋的領土比北宋約少了三分之一,但是官僚並沒有少多少,軍隊也不能少,孝宗以身作則,力行勤儉,不增加百姓的苛捐雜稅,甚至衣服都縫縫補補。[4] 他廢掉教坊,需用時才召集民間樂匠。[5] 他不興建亭台樓閣,然而為了取悅太上皇就在德壽宮仿照西湖開鑿了一個人工湖。[6] 對太上皇的愛好,完全不問價格。[7] 他陪伴太上皇宴遊,然而自己則以讀書為樂。

高宗去世,孝宗守孝百日後依然堅持吃素,身體因此消瘦憔悴得嚴重。吳夫人是他東宮時期已納的舊人,曾多次勸他注意身體,不要過度損傷健康,但孝宗不聽。某天,吳夫人悄悄囑咐負責膳食的內侍,在素食中偷偷加入雞汁等葷味烹調。孝宗食後覺得爽口,詢問原因,內侍因害怕而如實告知。孝宗大怒。皇太后得知此事後,前往孝宗宮中竭力為吳夫人辯解,但最終吳夫人還是被逐出宮外,內侍等人也被罷免或受到懲處。同時,孝宗也拒絕群臣的勸請,堅持履行守喪三年。宋孝宗之行絕對無愧於「孝」的廟號。[8] 孝宗在朝二十七年,其中侍奉太上皇的歲月長達有二十五年,孝宗在守喪第三年也內禪給兒子趙惇(光宗)。

苦心為岳飛沉冤昭雪

宋孝宗初上位,為盡忠報國的岳飛之沉冤昭雪。他宣諭岳飛後代:「卿家冤屈,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9]

民族英雄精忠岳飛,一生戎馬生涯經歷二百餘戰,全勝無敗。(王雙寬提供)
民族英雄精忠岳飛,一生戎馬生涯經歷二百餘戰,全勝無敗。(王雙寬提供)

在紹興三十二年七月戊申,他追復岳飛的官位,以禮改葬。紹興三十二年十月壬午,賜官岳飛孫子六人。次年八月戊午,歸還岳飛田宅。乾道五年十一月丙寅,為岳飛立廟於鄂州。乾道六年七月辛丑,賜岳飛廟曰忠烈。淳熙五年,賜岳飛謚曰武穆。淳熙六年三月丙寅,錄岳飛子孫,賜以京官。

同時,孝宗也時時小心翼翼,給太上皇留體面,不讓高宗感到難堪、不悅。這一切昭雪和恩恤都是以太上皇「聖意」名義進行。再如,追賜岳飛謚號時,他揣思每個字對應的意含與震波效應,最後決定用「武穆」。《建炎雜記‧甲集卷九》「渡江後改諡」記載這一經過:孝宗初立,下詔命官員為岳飛作諡號。太常提議「忠愍」:「危身奉上曰忠,使民悲傷曰愍。」孝宗想到使民悲傷之「愍」,乃表示上皇失政而起,所以改諡「武穆」。

《宋史》稱讚「孝宗之賢,聰明英毅,卓然為南渡諸帝之稱首,可謂難矣哉」。的確宋孝宗將「羊」的特質發揮無遺,他純孝於養父高宗,又想要實現恢復中原之志,「可謂難矣哉」!他的靜定簡樸之質結合聰明英毅之才,讓他在這難為的夾縫中,以二十七年的時間(西元1163—1189年),為南宋打造一片安定的小康局面。在他治理之下,乾道、淳熙年間,民間富足,五穀豐登,太平安樂 ,寫下南宋繁華昇平的一頁。#

註釋

[1] 見《四朝聞見錄》乙集。

[2] 見《四朝聞見錄》。

[3] 見《南宋書》卷二。

[4] 見《四朝聞見錄》。

[5] 見《朝野類要》卷一。

[6] 見《武林舊事》。

[7] 見《程史》。

[8] 見《宋稗類鈔》卷一。

[9] 見 岳珂《金佗粹編》卷九 :「昭雪廟諡」。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