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署長今年5月,有條件批准由土木工程拓展署擬備的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環境影響評估報告,為發展新田科技城,將填平具保育價值的魚塘,及移走非原居民鄉村。中文大學城市研究課程主任伍美琴今(5日)於《明報》撰文,批評「圈地填塘不能成就一個科技城」,認為要進行以人、以大自然為本的在地規劃,「才是成就國際創科中心的硬道理」。

身兼香港規劃師學會及英國皇家規劃師學會會士的伍美琴,今發表的文章題為《對新田科技城法定圖則通過有感》,指出當局將近300公頃土地撥作創科用地,令人費解,「有人笑說,這是因為深圳那邊的科創園區是300公頃,所以我們也要300公頃才行」。

伍美琴直言,港府要研究深圳政府發展創科的軌迹,「才不致東施效顰」,認為圈地填塘並不足以成就一個國際創科中心。

深圳發展創科兼顧生態

文中舉出大陸政府早在1980年代,已經提出發展創意科技和保護環境,深圳政府在本世紀初針對土地、淡水、能源短缺與環境承載力不繼,以「深圳2030」研究,針對深圳特區內外差異發展和環境限制,進行策略性規劃。2005年出版的「深圳2030」,指出要打造深圳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先鋒城市」,減低能源和土地的耗用,指定生態管控線和恢復並培育自然生態。

伍美琴指,2010年《深圳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2020)》中,堅持「環境優先」、「生態立市」,列明禁建區、限建區等,並列明保護綠地、水體、歷史文化街區等管制措施,認為深圳的創新發展,是在尊重生態保育的前提下推展。

伍指出,「創新」願景,需要在社會、經濟、文化、環境各個範疇,開展試驗、檢討和更新。

圈地填塘不能成就科技城

伍表示,香港從來沒有做長遠的社會經濟策略性規劃,質疑港府究竟是否了解本港科研人員的需要、有什麼可以市場化的科研成果、香港創科之路的「優劣機危」是什麼。

伍美琴直言,土地規劃只是下游的舉措,圈地填塘不能成就一個科技城,「長遠及全面的創新願景,加上以人、以大自然為本的在地規劃,才是成就國際創科中心的硬道理」。

曾反對明日大嶼

伍美琴並非首次反對政府的土地發展政策。2018年,她與環保團體「綠色和平」,共同反對政府擬議的明日大嶼人工島的過千公頃填海工程。

她當時指出,政府能發展北部都會區棕土,既可恢復環境、提供土地,亦對周邊市民有好處;但人工島則破壞海洋、生態環境,之後居民遷入「開荒」,再長途跋涉到市區上班,是「多輸」。

謝世傑申司法覆核

就政府有條件批准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環評報告,「守護大嶼聯盟」召集人謝世傑在本月1日提請司法覆核,要求推翻,質疑環評報告違反《環境影響評估條例》、程序公義以及技術備忘錄等法定要求。

他指出,環評報告不符合技術備忘錄(Technical Memorandum)等法定要求,包括未優先考慮能夠避免或盡量減低環境影響的替代方案、未有盡力探究所有工地內的可行緩解措施、以及未有為高生態價值魚塘損失提供足夠及切實可行的補償措施等等,認為環保署署長的決定屬違法和不合理。

他質疑環保署署長今次批准環評報告是違反環評條例,損害公眾對制度的信任,將對環境和社會造成重大傷害。@

------------------

🗞️9.17暫別實體 立即預購
https://bit.ly/buybyepaper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