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乃人生大事,壽終文化代表著德儀與尊嚴,做古者的衣著代表著生前的地位,財富和等級。今期「康港劉影」走訪120年的壽衣行梁津煥記(梁津記),如今已傳至第五代經營,其第三代梁煥文先生的夫人伍少梅樂善好施,在港有不少學校、醫院都留下了她的名字。梁津煥記也服務過不少已故名人,如船王包玉剛、伶人新馬師曾等等,承傳華人殯葬禮儀文化。

梁津煥記第三代梁煥文先生的夫人伍少梅曾任1962至1963年保良局總理。(劉永康提供)
梁津煥記第三代梁煥文先生的夫人伍少梅曾任1962至1963年保良局總理。(劉永康提供)

「梁津記」由梁津榮創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由一所織布廠轉型而成立,早期主要在廣州販售壽衣及官服。第二代梁輯安繼承父業經營,在事業蒸蒸日上之際,遇上日軍侵華,梁氏家族為躲避戰火於1938年走難來港,以「梁津煥記」為名在港在荷李活道起步,第三代梁煥文接手家族企業。梁煥文的夫人伍少梅善於社交,她曾任1962至1963年保良局總理,並與天主教慈幼會關係密切,誼子誼女眾多。

位於上環四方街的梁津煥記。(劉永康提供)
位於上環四方街的梁津煥記。(劉永康提供)

梁津煥記第五代傳人梁家強。(劉永康提供)
梁津煥記第五代傳人梁家強。(劉永康提供)

「梁津煥記」於1980年代搬舖至上環四方街17至19號地下現址,但第四代梁演綸未能見證新舖的發展,惜於1986年逝世。第五代傳人梁家強承傳父業,並將新科技引入老店,九十年代全面電腦化。為迎合社會的轉變,壽衣的服裝除長衫馬褂及褂裙外,千禧年更結合壽服潤袍大袖及無帶後袋的特點,推出中山裝,西裝,旗袍等服裝。並承傳家族喪葬禮儀經驗,開設禮儀顧問公司。◇

店內展示的舊照片及對聯。(劉永康提供)
店內展示的舊照片及對聯。(劉永康提供)

傳統壽服的刺繡。(劉永康提供)
傳統壽服的刺繡。(劉永康提供)

梁津煥記內的壽枕。(劉永康提供)
梁津煥記內的壽枕。(劉永康提供)

梁津煥記的展示櫃內的「雞枕」(雞鳴枕),傳統「雞枕」內藏棉花,是水上人入棺用的枕頭。(劉永康提供)
梁津煥記的展示櫃內的「雞枕」(雞鳴枕),傳統「雞枕」內藏棉花,是水上人入棺用的枕頭。(劉永康提供)

梁津煥記店舖內一景。(劉永康提供)
梁津煥記店舖內一景。(劉永康提供)

攝影師簡介:

劉永康(阿康)是一位攝影人,自1994年開始攝影之旅,專長於香港的紀實、街頭和廢墟攝影,以「老香港」為主題。他的作品經常捕捉香港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和社會動態。創辦攝影專頁「Hong PICs - 康港劉影」,著有廢墟攝影集《The Faded Glory》。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