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港人團體「英國港僑協會」調查發現,不少移英港人面對心理困擾及感到孤單,當中失業者和學生承受的心理壓力最嚴重,他們亦在社會融合方面特別脆弱。不過,被問到超過10種或吸引從英國回流香港的因素,有40.35%表明不會考慮返香港。

研究在3月24日至4月14日以網上問卷形式進行,收到637份有效回應。上周五(26日)發表的調查報告中,84%受訪者表明計劃在英國永久定居。

研究主管胡浩暘表示,調查用「GHQ-12」的問卷,評估受訪者的精神健康,36分滿分,分數愈高代表愈受到心理困擾。調查發現,受訪者整體是13.41分,略高於12分的正常水平。當中無業的港人平均為18.3分,接近20分的「嚴重困擾」程度;至於在英國讀書的港人學生,錄得15.68分,屬於受到「明顯困擾」。

受訪者整體「明顯孤寂」

社交融入方面,研究團隊以「UCLA孤寂量表」評估,整體分數是7.08,略高於7分「明顯孤寂」的水平。當中學生與失業者的分數分別是8和8.05。

胡浩暘表示,無業者較少機會與其他人互動,較易覺得孤寂;但是有最多機會與其他當地人互動的學生,卻仍然感到孤寂,認為要進一步研究找出原因。

失業者和學生特別脆弱

協會指出,失業者和學生在社會整合方面特別脆弱。他們在所有香港移民中感到最孤獨,對人和社區的信任度最低,對社區的連結感最弱。報告亦稱,儘管學生在中學和大學,有充分機會與當地人和不同族裔的人互動,但這些互動不一定促進融合。

是次調查的研究指出,香港移民普遍擔心就業機會。他們的工作經驗、專業資格和在香港獲得的技能,未獲英國就業市場認可,令他們感到困惑,這使他們被迫從事與他們的職業前景和技能不匹配的工作,可能導致心理壓力。

研究並稱,英國的大學國際學費所帶來的財務壓力,對一些人難以承受,另一些人則希望有更多的兒童和老人福利來支持家庭。

研究發現,無法流利地用英語交流令港人感到困惑,導致缺乏當地人與港人移民社區的社交機會,講一口更地道的口音,被認為有助於提升獲得社會支持的機會。

四成受訪者不考慮返港

即使如此,調查顯示八成受訪者稱不可能返港定居,當中29.2%更表示「完全不可能」;稱「中立」的有12.09%;僅有45人(佔整體7.07%)表示傾向可能會。

被問到香港有哪些因素可能吸引從英國返回,在「就業機會」、 「生活質量」、 「政治穩定」 、「家庭關係」、「孩子的教育機會」、「醫療保健系統」、「文化融合」、「法律地位和權利」、「安全與保障 」、「對個人身份認同和歸屬感的影響」、「我不會考慮從英國返香港」與「其他」選項中,最多人(40.35%)選擇「我不會考慮從英國返香港」,其次是「家庭關係」(27.47%)、「就業機會」(23.86%)、「對個人身份認同和歸屬感的影響」(16.17%)。

倡英政府追蹤並支援

協會建議,英國政府透過研究或建立數據庫,監測移民的心理健康狀況、福祉、經濟表現,更好地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心理健康。又建議減少學徒計劃的居住年期要求,透過更多的招聘會、夥伴計劃提供更多的就業支援。

協會並提出,英政府應提供特別專注於口語的英語課程,及移民前介紹講座,使香港移民充分了解移居後關於勞動權利、社會福利、稅收等情況,做好期望管理。該會又提倡擴大翻譯服務,資助移英港人成為合資格傳譯員,鼓勵更多有能力的操粵語人士在國民健康服務(NHS)中工作;亦希望減少義工活動的入門門檻,激勵移民服務他們的社區。

胡浩暘舉例,建議英政府開設影子實習計劃(job shadowing),令移英的香港教師取得英國教學經驗,並由英國教師指導及與他們建立關係。@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