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患者有機會在心臟內形成血塊而引發心源性中風,患者需要服用薄血藥以預防腦血管栓塞,但中大研究團隊指出,服用薄血藥同時亦會增加腦出血風險,研究團隊嘗試結合電腦掃描與人工智能,以更準確評估病人風險,制定適切治療方案。
房顫患者會因心跳不規則而影響正常的血液循環,部份血液或會積聚在心臟內形成血塊,當血塊游走至腦部便有機會造成腦血管阻塞,引發心源性中風,但只要盡早發現病人心律不正並服用適量薄血藥,就可有效預防,新一代的薄血藥較舊一代薄血藥安全性高很多,能減低70%中風機會。但薄血藥亦會增加患者腦出血風險。
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早前利用醫管局數據實驗室及第二代抗凝血藥物患者登記冊的匿名數據,分析232名於2016年至2021年期間,服用抗凝血藥並出現腦出血的房顫患者影像及臨床數據。
團隊更開發出人工智能影像演算法,配合醫管局大數據進行分析,整體結果顯示只有31%房顫腦出血患者在接受治療後神經功能恢復良好,39%的患者會在腦出血90天內死亡。凝血酶原複合濃縮物治療在患者神經功能復原、降低死亡率或減少血腫擴大的效果均沒有比保守治療優勝。
團隊將電腦掃描結合人工智能,更精準地偵測及評估病人風險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科助理教授葉耀明表示:「人工智能計算法能夠短時内偵測腦部腦出血的血塊、腦出血血塊的容量」。
利國偉腦神經學教授、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科主任梁慧康教授表示,研究結果印證有迫切需要為腦出血患者尋求更佳治療策略。由於年齡增長會增加腦出血的發病風險,他估計隨著人口持續老化及新型抗凝血藥更廣泛使用,腦出血的發病率會逐漸增加。房顫患者應定時覆診及管理風險因素,才能降低腦出血的風險。
研究團隊又提醒大眾,特別是房顫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模式,積極管理可導致腦出血的風險因素,包括高血壓、酗酒和肝腎功能不良,亦要避免頭部受傷,及遵從醫護人員指示服藥。@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