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看日本節目發現一件有趣的事。一位日本男演員幫傢俱都取了名,一旦有了名字就有了感情,就會愛惜它們不會輕易丟掉,例如沙發是町田君,吸塵機叫必勝君,洗衣機名字千田君,桌子是涉澤先生,他種的植物為茂老師。

主持人好奇問他為甚麼稱植物為老師?這位男演員回答說,因為植物教導他生命的意義。家中物件不論有生命無生命,他都很愛惜!

這段話引發我深思,惜物不是只有省錢,也能提升我們心理質素,更可以在有限資源的地球,減少浪費,愛護我們生存環境。

電影《反斗奇兵》的啓發

《反斗奇兵》(Toy Story)是熱賣動畫電影,拍了幾個續集,玩具們陪伴他們主人安迪一起長大,後來安迪長大了離巢去開始大學生活,把玩具收入大袋子裏,卻忘了告訴媽媽這些是安迪的寶貝,結果媽媽把玩具捐給托兒所,玩具們可怕的惡夢自此開始了。還好,最終玩具們又回到安迪身邊。

後來,安迪把這些玩具送給同樣喜愛玩具的小邦妮。安迪握著玩具,真誠的對著邦妮說:「妳可以替我照顧他嗎?」這種珍惜玩具的態度令我感動!

大家回想一下,你童年的玩具現在流落何方?玩具克盡職責陪伴著小時候的你歡笑,陪著你悲傷,但是長大的我們,不再需要玩具了,是否有給它們一個比較好的歸宿?對待家中其他物品是否也應該保有珍惜的態度?如果一味追求時髦而喜新厭舊,過季就不要了,玩一陣子膩味了就丟,這不只是多花錢,也會影響人格發展。

比較常見的是不愛惜食物,吃不完或不喜歡吃就倒掉做廚餘,尤其是標榜「吃到飽」的餐廳,有多少人會自律的「吃多少才拿多少」,多數人總存有「多拿才划算,就算吃不完也回本」的誤區。

古人的智慧:惜物

陶侃是東晉名臣,自幼喪父,由母親含辛茹苦把他扶養長大,所以陶侃自幼就惜福愛物,勤儉節約。為了抵禦胡人南侵,朝廷下令打造一批戰船,由陶侃負責執行與監督。製作船艦需要砍伐大量樹木,產生很多廢料鋸木屑,陶侃命令工匠收集鋸木屑,眾人不解其意。

冬季某天,雪後放晴,路面因結冰融化溼滑不好行走,這時,陶侃就叫人拿出收集的鋸木屑,大量舖在路上止滑。還有一次,陶侃巡視農莊時見到一個年輕人從稻田順手摘取一把未熟稻穗在手中把玩,陶侃大怒立即懲罰這個暴殄天物的人,於是《世說新語》政事篇記載:陶公性檢厲。陶侃以身作則,發揮智慧,讓每一分資源都能獲得最妥當運用,成為後世環保的楷模。

唐朝詩人白居易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天育物有時,地生財有限,而人之欲無極。」天地孕育萬物有時令節制定律,土地產出農作物有限,而人的慾望卻是永無止盡。

事實上,我們需要的不多,但是想要的慾望卻多更多,明明鞋櫃早已塞滿了鞋子,但是看到喜歡的一衝動又買回家,明明衣櫥裏已塞不下了,卻又買個不停,好像永遠都在缺東西似的,真是花錢買心累。

惜物造就富足人生

「儉以養德」,人如果能養成惜物的好習慣,自然而然能清心寡慾,可以多方面富足自己的精神層面與物質生活。怎麼說呢?我們來分析一下:

‧金錢富足:延長物品使用壽命,「物盡其用」能少花冤枉錢。

‧心靈富足:愛惜身邊每一樣物品,夠用就好,有需要時才謹慎購買,所謂知足常樂。

‧空間富足:少買新的,善用舊物,家裏就不會堆積太多雜物。

‧情感富足:從惜物進而升級至「惜人」,很多東西都有它背後意義,如手錶是媽媽買餸的生日禮物,愛錶的同時,也應關心送錶的媽媽。有道是「惜物愛人」,無生命的東西要珍惜,有生命的更值得被珍視。

愛護地球

惜物從生活小事簡單做起,童年玩具可以轉送其他小朋友,穿不下的衣服不吝嗇分享給他人,塑膠袋重複使用不是一次用過隨丟,自備購物袋減少塑膠袋使用可以減塑…。我們居住的地球只有一個,好好愛惜它,避免將來竭澤而漁,資源匱乏!孔子說:「取地之財而節用之」。

雖然惜物是好習慣,但是凡事貴在有度,若是過度了會成為病態的「儲物症」。東西壞了不能修,當然要丟!電視機沒畫面、雪櫃不冷、家電太老舊有安全顧慮,各種原因必須汰舊換新,這是正常作為,不算浪費。

有些人囤物過度,家中雜物廢物充斥,從不整理也不清掃,稱為「儲物症」,嚴重者甚至居住場所骯髒,臭味瀰漫,美國精神醫學學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在2013年將「儲物症」正式列為精神疾病,這不是惜物,而是一種病態。

珍惜物品,就如明朝朱柏廬的《朱子家訓》所言:「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總而言之,家裏的東西夠用就好,減少資源浪費!若是自己再也用不到,也可以轉送出去循環再利用,造福他人。#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