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今年上半年爆發近千宗俗稱「食肉菌」的侵入性甲型鏈球菌感染個案,根據衛生防護中心最新數據,今年首5個月香港公立醫院實驗室共檢測出99宗相關個案。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提醒市民,到日本旅遊時避免到人多的地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應戴口罩。
何栢良今日(3日)在港台節目中指出,甲型鏈球菌主要通過飛沫傳播及傷口接觸進入人體,通常會引起輕微感染,例如皮膚感染或喉嚨發炎,但極少數情況下會發展為侵入性感染,出現肺炎和腦膜炎;嚴重的話可以導致中毒性休克和壞死性筋膜炎,長者、糖尿病患者等長期病患者的風險較高。
他解釋,甲型鏈球菌有超過250個品種,亦會出現周期性變異,不同品種的菌株在地區傳播會導致感染個案上升,繼而爆發疫情。隨著社交措施解除,經飛沫、呼吸道及人與人接觸傳播的病毒感染個案有所上升,包括甲型鏈球菌在內的傳染病也不例外。
何栢良呼籲市民保持警惕,維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例如勤洗手和妥善處理傷口,減少病菌傳播的機會,出現感染症狀時感及早就醫。
近期日本的甲型鏈球菌感染個案增加,何栢良建議市民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戴口罩,以防飛沫傳播,注意傷口衛生和消毒,特別是喉嚨不適或有傷口者、老年人及長期病患者。
首5個月錄得644宗猩紅熱
衞生防護中心在最新一期《傳染病直擊》指出,自去年夏季以來,日本的鏈球菌中毒性休克綜合症病例有所增加,該病菌同屬侵入性甲類鏈球菌疾病,認為趨勢可能與當地放寬防疫措施有關。
猩紅熱同屬侵入性甲類鏈球菌疾病,是香港法定須呈報的傳染病。香港今年首5個月共錄得644宗猩紅熱病例;男女比例是1.9:1;年齡介乎1至71歲,患者中位數為7歲,96.4%患者是12歲以下小朋友;183宗(28.4%)個案需留院治療,但沒有嚴重或死亡個案。
在2020年至2023年期間,每年個案數字介乎41至272宗;2016年至2019年期間,每年個案介乎1,466至2,353宗。衞生防護中心形容,今年首5個月的猩紅熱水平與疫情期間和疫情前差不多,並指出近年5月至6月及2月至5月都出現季節性增長趨勢。
衞生署提醒,應保持良好的個人、手部和環境衞生,有症狀人士應戴口罩和及時就醫,以預防猩紅熱或其他侵入性甲型鏈球菌引致的疾病。@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