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昨(27日)宣布其翻譯服務新增支援110種語言,包括粵語。本報實測發現,有部份常用的粵語,譯成英文比譯成中文準確,但部分粵語則未能翻譯出真正意思。

Google表示,是次是利用其PaLM 2 AI語言模型,新增上述的語言,覆蓋全球約6.14億人口(總人口 8%)使用的語言。粵語一直有很多人要求增設,但是由於粵語的書面語與普通話經常重疊,令收集數據及訓練模組有一定困難。

今日到Google翻譯的網頁中,粵語的選項名為「粵文」。不同網民紛紛測試,有人測試「你大我呀?」,得出準確意思的英文翻譯為「Are you threatening me?(你在恐嚇我嗎?)」,但是本報翻查其中文翻譯結果,卻是字面翻譯「你大我嗎?」

本報測試,如果鍵入粵語「呢個人好陰公」,英文翻譯得出正確意思的結果「This person is very pitiful(這個人很可憐)」,但是如果翻譯為中文,僅能得出「這個人很陰公」。

部份粵語未能翻譯

另外,如果鍵入常用粵語「發爛渣」,英文僅為直譯的「rotten slag(腐爛的渣)」,中文翻譯仍然直出「發爛渣」。不過,如果鍵入句子「你唔好發爛渣」,英文能翻譯出正確意思「Don't get angry(不要生氣)」;但是中文結果僅為「你別發爛渣」。

本報嘗試以現時比較不常用,但以往常用的粵語測試,例如鍵入「呢個人好沙塵」,中文翻譯為「這個人很沙塵」,英文為「This person is very sandy(這個人有很多沙)」;未能翻譯出粵語「沙塵」為「囂張」的意思。

教協前總幹事馮家強亦在其fb分享測試成果,他輸入「飲啖茶食個包」後,翻譯為中文的結果為直譯的「喝杯茶吃個包子」,而非「放鬆」的意思。他認為此結果「怪怪的,但是夠用就好」,並說「畢竟博大精深的廣東話,不會那麼容易被機器突破的」。@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