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大選歷史上,外交政策議題總是在所有國內議題之後才會想到的,但是現在由於同時有兩場海外熱戰且看不到何時結束,以及全球不穩定局勢的加劇,拜登和特朗普在6月27日的首場總統辯論中將很難迴避這個話題。

拜登任內 外交實際擠佔了國內優先事項

拜登競選團隊原本希望將經濟和生育權(即墮胎權)等國內議題作為2024總統連任競選的論點核心。但是在拜登的第一個總統任期內,外交政策和國際事務實際佔據了他的大部份時間,甚至包括在投入為本周四(27日)首場總統辯論的直接準備前,拜登還對歐洲進行了為期8天的訪問,參加七國集團(G7)首腦峰會,以及與北約和歐盟領導人的系列會議。

2022年2月24日爆發的俄烏戰爭,2023年10月7日爆發的哈以戰爭,以及共產中國在印太地區(特別是台灣海峽和南中國海)越來越大膽的挑釁行為,都一再地將拜登總統的注意力不得不從重要的國內問題上轉移開來。

儘管拜登團隊更願意專注於國內問題,但長期以來,他們也將外交政策視為拜登在國際領導力上可與特朗普形成鮮明對比的方面之一。

與以往的總統大選辯論不同的是,今年還沒有安排專門針對外交政策的專場辯論。過去的兩黨總統候選人都可以在專場辯論中就外交政策和對國際事務的應對進行深入的對比。

不過,拜登顧問預計這些外交問題可能會成為周四晚間在亞特蘭大的辯論舞台上展開並進行廣泛辯論的議題之一,並為此在做準備。據主辦這場辯論的CNN獲得的消息透露,拜登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與其他十幾名外交事務高級顧問本周都在大衛營與拜登一起討論外交政策。

俄烏戰爭和哈以戰爭

由於拜登和特朗普兩人在對待俄烏戰爭和哈以戰爭問題上有明顯的分歧,預計在周四晚間的總統辯論上,兩人有可能會圍繞這兩場海外熱戰進行交鋒。

儘管根據民調,烏克蘭和以色列都不是美國選民的首要考慮因素,但是這兩位總統候選人的言論和立場在激烈的選舉中很可能會影響一部份中間選民,特別是拜登總統主張團結傳統盟友,這與前總統特朗普的強硬言論和不可預測性形成鮮明對比。

拜登和特朗普都在尋求吸引搖擺州裏那些尚未作出決定的中間選民和獨立選民,而這場辯論對雙方來說都是一個關鍵時刻。

哈以戰爭和加沙人道災難一直困擾著拜登,並引發了人們的疑問:這是否會損害他的民主黨基礎盤的投票率,特別是在密歇根州等搖擺州。一些自由派選民和團體已經在批評拜登為巴勒斯坦人做得不夠。

在「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負責公共輿論和外交政策的副總裁迪娜‧斯梅爾茨(Dina Smeltz)對《國會山報》說:「拜登必須讓年輕選民、有色人種組成的聯盟重新回歸,他要闡明他為甚麼在做那些事,特別是他針對以色列做的事。」

斯梅爾茨表示,立場獨立且猶豫不決的選民往往對美國參與海外戰爭持負面看法,而這可能對特朗普有利。

她說:「更多人會說,美國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的成本大於收益。」

因此,特朗普的「美國優先」口號可能對這群人很有吸引力。特朗普的支持者也表示,這位前總統的理念和直言不諱的訊息是——美國的海外參與是有代價的,美國的盟友需要對他們自己的安全和國防承擔更多責任。

今年2月,特朗普提出將美國所有的對外援助都變成貸款——儘管國會批准了拜登向烏克蘭、以色列和印太地區提供近1,000億美元的援助法案,但特朗普在國會的共和黨盟友還是接受了他的「貸款」想法。

特朗普向選民推銷的一種觀點是,他擔任總統期間,世界上沒有戰爭,美國的處境比拜登執政期間要好得多,不論是經濟還是外交。

斯梅爾茨說:「有些人可能會懷念特朗普時代世界更加穩定的時期,但這並不一定是因為(特朗普)政府當時做的事情。」

中共威脅

對中共的立場是拜登與特朗普以及美國兩黨少有的能夠基本達成一致的方面,只是他們會有不同的應對手段和言辭。

特朗普在2024競選活動中提議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關稅,尤其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60%以上的關稅。

今年5月,拜登政府決定對中國產的電動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鋼鐵、鋁和醫療設配徵收高達100%的關稅。

對此,拜登在白宮講話中還直言批評中共對其出口企業的補貼行為「不是競爭,而是作弊」,是不公平和不正當的。

隨後,特朗普又建議對中國企業在墨西哥製造並輸入美國的電動車徵收200%的關稅。

在台灣問題上,儘管美國一直秉持「戰略模糊」策略,但是對於如果中共以武力入侵台灣,美國會如何反應的問題,拜登自上任總統以來已經有五次明確表示,美國會協防台灣。

而特朗普在這個問題上更加直言不諱和大膽,他近期表示過,如果中共武力攻台,他會直接轟炸北京——這樣的強硬表達可能會對中共產生更強大的威懾力。

拜登和特朗普在辯論中就外交議題的攻防策略

拜登競選團隊的一位官員告訴CNN,如果周四晚上出現關於外交政策的辯論,拜登會試圖把他和特朗普進行鮮明的對比,他會把特朗普稱為「獨裁者」和「失敗者」。

特朗普可能會指責拜登領導出一個混亂的世界,因為特朗普認為在他執政的四年時間裏,這個世界要平靜得多。

拜登可能會強調特朗普及其共和黨盟友反對美國支持烏克蘭,導致烏克蘭在數月裏一直得不到援助。這種說法可能會吸引大多數支持繼續向烏克蘭提供軍事和經濟援助的民主黨人和獨立人士。

特朗普可能會重複他之前的說法,他若再次當選美國總統,他會在24小時內促成俄羅斯總統普京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達成停火協議。儘管特朗普一直沒有提供有關他如何解決這些戰爭問題的細節。

一些觀察家表示,特朗普可能會利用這場辯論試圖將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和哈馬斯襲擊以色列的責任歸咎於拜登。

拜登團隊競選官員對CNN表示,拜登總統可能會在辯論中彰顯他加強美國在世界舞台上的領導地位、支持美國盟友以及捍衛海外民主的方式。

作為對比,預計拜登會批評特朗普拋棄美國的盟友、巴結獨裁者,整體上讓世界變得不那麼安全。

儘管如此,拜登在外交事務上也仍然面臨不少政治風險,他對哈以戰爭的處理就引起了民主黨進步人士的憤怒,其中許多人指責拜登向以色列提供武器,加劇了加沙的人道危機。

而特朗普也可能會指責拜登忽視國內問題,過度關注外國問題,同時向海外多地輸送數百十億美元的援助,這損害了美國人面臨的日常問題。

拜登和特朗普的辯論預計也將會受到海外觀眾的密切關注,因為不同的總統上台很可能會讓俄烏戰爭、哈以戰爭、印太衝突有著不同的發展和未來。

「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的斯梅爾茨對《國會山報》說:「拜登和特朗普之間確實存在很大差異,我認為提出這些問題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辯論)可能真的會改變美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我們的盟友對我們的看法。」

斯梅爾茨還說:「他們的世界觀存在著如此明顯的差異。」#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