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戲院業界再次響起警號,今次輪到旺角朗豪坊Cinema City宣布下月中停業。據說每月租金高達577萬元,即每日要賣出至少1,800多張戲票才夠錢交租,簡直瘋狂。我估計Cinema City近年也長期蝕錢吧?戲院業萎縮是全球的大趨勢,例如洛杉磯的Arclight Cinemas和Pacific Theatres在2021年永久關閉,只是香港走得特別前,被地產霸權捅多幾刀。

現代人有眾多娛樂,打機、觀看Netflix、YouTube、TikTok等影片平台,分流了大量觀眾。每人每天只有24小時,娛樂方式越來越多,花在看電影的時間比例只會越來越少。正如在電影和電視機發明之後,看舞台劇和粵劇的人數也大減吧?戲院業萎縮是大勢所趨,我看不到任何逆轉的可能性。

3年疫情大大改變了人類的生活習慣,串流平台同時迅速崛起,家庭影院設備平民化,導致越來越多的觀眾選擇在家中享受電影。這不僅省去了出行的麻煩,也能在更方便的環境中觀看影片。串流媒體平台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靈活性,觀眾可以隨時隨地選擇觀看自己喜歡的內容,而不必依賴戲院的放映時間。

以Netflix為例,疫情下逆勢成長,在全球擁有超過2億訂閱用戶,其中包括大量香港觀眾;迪士尼3大影音平台Disney+、Hulu和ESPN+的用戶數量也超越Netflix,成為全球最大影音串流平台。其豐富的影片庫和靈活的觀看方式搶走了大量本來會去戲院觀影的消費者,過去無數經典高質電影和劇集,都是戲院新戲的競爭對手。

再者,拍電影大投資、高風險、低回報,亦造成惡性循環,令高質電影可能越來越少。去年上映的Marvel大片《Marvel隊長2》登上「去年最蝕錢電影」榜首。影片總投資高達4.45億美元,但北美票房僅8,450萬美元,全球票房收入僅過2億美元,由於要跟戲院等分賬,估計該片蝕了2.4億美元。而亞軍則是DC超級英雄電影《閃電俠》,估計該片令華納兄弟電影公司蝕了1.55億美元。

不過,戲院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體驗,擁有無可替代的魅力。就像小眾玩意「黑膠碟」,雖然市場不斷萎縮,但不會「絕種」。仍有少量主打官能刺激的電影,需要戲院高級音響和投影機設備,才能呈現其強大的視覺效果和震撼的聲音設計,仍有死忠粉絲會願意花高昂戲票入場。

香港政府若要支持創意文化工業,可以考慮減免戲院稅收,提供財政補貼,扶一扶戲院。當戲院倒下,便會造成骨牌效應,影響電影業和明星藝人產業的生計,也會削弱香港所剩無幾的軟實力和國際地位。◇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