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搶人才」下,截至2024年5月底,各項輸入人才計劃共收到超過30萬宗申請,其中近19萬宗獲批。立法會人力事務委員會昨日討論時,有議員關注網上有人推出「續簽攻略」,聲稱即使無法找到新工作,仍可當保險經紀、開空殼公司。

政府交代,人才入境計劃下獲批的有188,995宗,當中「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佔最多,有68,098人。勞工及福利局早前向經由高才通計劃簽證,來港超過6個月的人才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其中54%的到港人才已在香港成功就業,主要投身金融、創新及資訊科技和商貿等行業。他們的薪酬普遍比香港一般薪酬高,每月收入中位數約5萬港元,其中四分之一每月收入10萬港元或以上,10%每月收入20萬港元或以上。

另外,2023年9月4日起推行、引入非技術或低技術職位的「補充勞工優化計劃」,推出至2024年5月31日共接獲超過4,800宗申請,涉及申請輸入約4.56萬名勞工;獲批的申請有近1,600宗,涉及1.15多萬名輸入勞工。其餘約3,200宗正在處理的申請當中,約600宗已展開或完成本地招聘,預計可於2至3個月內完成審批。

稱人才多從歐美大學畢業

民建聯陳永光指,已經引入的人才主要來自大陸,來自其它國家則較少,「高端人才通行證」中,去年至今年2月有43,992個申請來自大陸,美國僅524個,問當局有無評估人才計劃對外國人才的吸引力,及進一步擴大覆蓋範圍。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回應時,透露各項計劃獲批的近19萬宗個案,每4人中1人持外國護照。高才通計劃的人才,最多從美國的學校畢業,並補充有超過七成來港人才,是在歐美等海外大學畢業,認為社會要留意人才的學校背景。

工聯會郭偉强關注,最近網上有不少「續簽攻略」,教人無法找到新工作時,可當保險經紀、開空殼公司繼續留港。他以政府打擊濫用公屋比喻,問政府如何打擊濫用人才計劃。另外選委界黎棟國則提到「小紅書」上有不少不知名中介教人申請來港,認為有「相當高的欺騙成份」,關注政府如何處理。

孫玉菡強調人才計劃把關嚴格,如果從事非一般常見工作,入境處未必續簽兩年,而是半年或一年,當局亦會加倍留意以自僱人士留港的高才,籲高才不要相信網上的攻略,當局亦會澄清不實資料。

就港大自資碩士課程有大陸學生用假學歷報讀,勞工及福利局副秘書長關婉儀稱,入境處正重新要求高才申請人提交學歷進一步證明,並需要由第三方學術評估機構重發證書,作雙重把關。

員工關注如何確保院舍先聘本地人

勞聯周小松則關注,「院舍輸入護理員特別計劃」今年第三季起擬增加額外8,000個配額,但政府容許資助院舍的外地護理員,月薪中位數為1.48多萬元,較本地護理員少7,000元,質疑如何確保院舍會優先聘請本地人。

孫玉菡重申,輸入外勞計劃原則上優先保障本地工人就業,只有在本地無法尋找足夠工人,才能透過輸入勞工補充。資助院舍輸入外地護理員並非以「搵錢」為目標,不是為「慳錢」,而是希望提供更好的服務,認為要為外勞提供住宿,租金開支都不少。◇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