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温度上升至酷熱水平,提醒我們夏至(6月21日)來臨了。在南半球,這一天24小時剛好是一半日一半夜。本來這種節令變化是恆常現象,每年都是如此,沒有甚麼特別之處,不過,由於全球暖化,部份地區的氣温已經上升到人體難以忍受的程度。在聖城麥加,朝聖者因中暑死亡的人數超過一千人;另外,在希臘,遊客失蹤數目急升,估計是行山時中暑暈倒。無論人們爭論人為因素是否造成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客觀事實是全球暖化已經到了威脅人類命運的地步。這也是為甚麼有部份激進環保份子不斷破壞藝術作品和古蹟,提醒公眾要面對這個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危機。

英國著名的石陣遺蹟在2034年夏至的前一天,被激進環保份子以噴漆塗污,雖然石陣的結構不會因此而被破壞,但這種行為又是否與環保的精神背道而馳?眾所周知,石陣是英國其中一個最重要的考古遺蹟。它的起源、作用至今仍是一個謎。激進環保份子選擇在夏至前一天進行塗污行動是有特別原因的,因為到了夏至那一天,英國以至歐洲大陸的新紀元信眾、巫師都會「盛妝」出動,進行祭祀儀式。激進環保份子選擇這個日子,就是要趁着多人聚集的時間,在一個重要古蹟進行破壞活動,引起傳媒關注。

不要以為所謂巫師祭祀是現代cosplay。固然,真正的蓋爾特薩滿祭師(Druids)在21世紀已經絕種,不過,身穿巫師服飾在節日進行祭祀不只是普通平民,還有達官貴人,曾包括著名英國首相邱吉爾、女王伊利沙白二世⋯⋯其實在歐洲,表面上基督教是主流宗教,但在主流底下,還有原始宗教的暗湧川流不息。

在基督教成為歐洲主流宗教,歐洲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原始信仰系統,不同名稱的神祇。不過,埋藏在底下的深層結構卻是相似的:與節氣和環境有密切關係。對於農耕社會,一年之中有四個日子最重要:春分、夏至、秋分、冬至。雖然自然環境不是人的主觀意願能主宰的,但在心理上,其實風調雨順、豐衣足食是農耕社會的普遍意願,宗教祭祀活動由此而產生。人類學其中一個最重要的課題是:宗教的起源。

神話學家弗雷澤爵士(Sir James Fraser)在他的鉅著《金枝》中為以上的問題提供了答案:所有原始宗教、巫術都是配合四季變化、祈求豐收的變奏。

無論我們是否同意這個看法,人類自以為可以透過科技,脫離與大自然的關係,肯定會造成不可彌補的大災難。◇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