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今日公布,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資助大學公帑資助課程在2025/26至2027/28學年的學費水平,平均每年加5.5%。(見另稿)中大聯書院學生會工作小組召集人羅竣彥在電台節目中建議參考通脹制定加幅。
早前流傳學費每年加幅5%至9%。選委界立法會議員、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劉智鵬接受港台節目訪問時表示,5%至9%的加幅涉及兩千多元到至三千多元,認為「實際數字都是溫和」,以每月計算則200至300多元,大學生只要做數小時兼職就可以抵銷。
劉智鵬表示,傾向較低百分比的加幅,反正已20多年無加學費,要達到追回成本比率18%的目標並非朝夕之間,建議加學費的時間拉長,「再長些(時間)啦,可能5至10年,攤開(來加學費)就會好些」。他認為連續3年加9%,對家長的負擔較大。他又認同,相關的學生貸款、資助額,以及還款期亦應相應調整。
對於不同學科不同學費,劉智鵬認為可以討論,並指現時大學的情況與過去不同,科目五花八門。另外,香港要發展成國際高等教育樞紐,收費模式有需要改動以配合。不過他表示不贊成以不同學科的畢業生薪酬作為參考。
羅竣彥表示,27年來大學學費都未有調整,理解政府加學費的決定,但加學費一定會加重學生的負擔。他建議參考通脹去制定加幅,又指連續3年加學費對部分學生感吃力,會抱怨「生不逢時,我進了大學就加學費,大學基本上讀4年,有3年都加學費」,他建議攤長時間加學費。
對於劉智鵬認為大學生可以做兼職抵銷學費加幅。羅竣彥則指,部分學生做兼職本身已是幫補家庭支出,他並指出近兩三年本港巿道及經濟不太好,大學畢業生就業上亦有困難。
職道生涯規劃輔導協會總監崔日雄亦指加幅高於3%會對學生帶來壓力,5%至9%的加幅較高,連續三年都加學費亦太急,建議參考物價指數。
另外,團結香港基金助理研究總監、教育與青年研究主管郭凱表示,本港資助大學學費自1996/97學年起沒有調整,現時收回成本比率跌至大概13%,即接近九成由納稅人而非用家支付,情況不理想。認為逐步上調資助大學學費是合適方法以支持香港高等教育界可持續發展,5.5%的平均加幅也相對溫和。
他又說,在香港積極發展成為國際教育樞紐的背景下,必須讓高等教育界收支平衡才有條件擴大海外收生,否則難免有部份學位隱性成本由院校負擔,故現時調整屬負責任的做法。
郭凱補充,加學費的基本原則是確保沒有學生因財政因素而未能入學,故政府在加學費同時應同步增加相關學貸及助學金,並及時評估學貸增幅對於青年的負擔,方能確保青年有平等教育及發展機會,人盡其才。@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