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由治及興的香港,香港人每天都有不少新鮮事物需要學習,最近一個新詞是「敏感日子」。根據《大公報》上月底的報道,警方調查顯示一名正在還押中的女子,涉嫌透過另外5名被捕人,在2024年4月份開始,以匿名方式在一社交平台專頁,利用某個將至的敏感日子,持續發布煽動意圖的帖文,挑起市民對中央政府、特區政府及司法機構的憎恨。

這個「敏感日子」,指的是六四。

去年,保安局局長鄧炳強仍會直呼「六月四日」,今年則以「敏感日子」、「特別日子」取而代之,但大家都明白所指為何。

任何一種表述方式,都是意識行為,都反映某種意識形態,在政府而言尤其如此。退一步說,任何政權都會有尷尬的時候,都會有「敏感日子」。鑑古知今,以前的中國政府如何處理敏感日子?

我們可以拿民國時期的敏感日子比較一下。這個日子,是五四運動。

五四運動?這是紅彤彤的愛國運動,一直被歌頌至今,怎樣會是敏感日子?

五四運動是雙刃劍。事實上,以「外爭國權,內除國賊」為宗旨的五四運動成功爭取中國代表不在「喪權辱國」的《凡爾賽條約》簽署,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等「國賊」辭職,其政治光環一直延續至今。例如五四後9年,南京政府負責對日就「濟南事件」談判的外交部長王正廷被指採取妥協態度,其位於南京的住宅遭到破壞。當時報章社論寫道:「五四運動事起,北京學生市民痛毆賣國賊曹汝霖章宗祥……今日南京市民搗毀王正廷住宅,與昔年北京學生市民施諸章宗祥曹汝霖,其反對賣國賊媚外求榮之用心,亦別無二致也。吾人惟熱望全國民眾,速起而繼續此兩次示威之精神,擴大此兩次示威之運動,以貫澈救國之目的。」

換言之,當年延續五四的愛國精神,是要擴大民權,劍指主事官員。這自然令當權者聞風喪膽。因是之故,終民國之年,每逢五四紀念日,學生大條道理搞示威集會,延續真五四精神,政府都會大為緊張,學校會加強門禁,憲警會檢查交通,阻止學生集結。當局甚至會禁止舉辦紀念集會,軍警五步一崗十步一哨。

禁政不是長久之策,改造五四、將五四紀念「刮骨療毒」解除對政府威脅才是根本之途。最早的嘗試出現於1930年代初,國府要求青年在繼承光榮的五四時「以三民主義為嚮導」。到了1939年,更將五四定為「青年節」,將紀念活動官式化。中共建國後,由於官史將1919年定為「新民主主義革命」階級的開端,自然需要每年都紀念五四,但紀念活動全部要經過審查。例如1950年建國後首辦五四紀念活動,34條欽定口號中,包括了「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擁護中央人民政府」、「全國優秀男女青年,努力學習馬列主義,學習毛澤東思想。參加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等。

很明顯,近年來習近平所言五四精神在於「聽黨話,跟黨走」,只是90年來「改造五四」的延續而已。

從五四這個案例,可以看到「敏感日子」的中式處理手法,讀者可自行與香港的敏感日子處理方法作一比較。◇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