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學者表示,因為印中製造業政策重疊,隨著印度總理莫迪剛獲得歷史性第三任期,預計印中製造業競爭未來將更加激烈。

倫敦智庫王家國際事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魯賓(David Lubin)撰文說,印中競爭可能會加劇,因為印中領導人都熱衷於強調本國製造,很難想像印度或中國可以在沒有製造業的情況下參與競爭。

莫迪對「發達國家印度」有著一項願景,期望這個南亞大國到2047年能成為發達經濟體。與此同時,習近平的願景是到2049年實現全球主導地位。

「亞洲經濟領導地位的競爭正在展開。」魯賓寫道。他表示,對印度來說,重要的是與中國進行比對,「本質上這是一場你追我趕的比賽」。

魯賓說,由於自力更生是印中政策重點,「對製造業的痴迷很可能會隨之而來」。

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數據,印度的GDP為3.9萬億美元,遠遠落後於中國的18.5萬億美元。印度的製造業產出佔全球的比率仍不到3%,遠遠不及中國的24%。

過去四十年來,中國一直是世界工廠——但潮流正在發生變化。

為了避免過度依賴一個國家,全球大公司正在尋求業務多元化,並把供應鏈轉移到中國以外。印度已經吸引蘋果和Google這樣的美國大公司。

在這個背景下,印度也希望躋身成為新的亞洲生產中心。鑒於印度現在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65%的人口年齡在35歲以下,未來有著巨大潛力。

不過,隨著莫迪的政黨失去議會多數席位,這意味著他的政府將更難推動急需的土地和勞工改革來促進增長。

2024年6月9日,印度總理莫迪在宣誓儀式上展開第三個任期。(Money SHARMA/AFP)
2024年6月9日,印度總理莫迪在宣誓儀式上展開第三個任期。(Money SHARMA/AFP)

莫迪希望做大做強製造業 趕超中國

路透社本周引述兩名印度政府官員的消息說,莫迪就任後將出台一系列對企業和商家友善的改革措施,包括推出新規,讓企業更容易和輕鬆地招聘或解僱工人。

兩位知情官員表示,莫迪此舉就是要做大做強印度的製造業,使其能夠趕超中國的製造業。

莫迪在競選時就曾承諾,要把印度改造成全球製造業的中心。知情人士表示,莫迪勝選後將按照最近對半導體和電動車廠商提供的優惠計劃那樣,向印度國內的製造業提供補貼。

這兩位官員表示,莫迪還計劃降低國內製造產品進口關鍵零部件的關稅,因為這些關稅讓印度製造的成本大幅上升。

路透社對看到的印度政府的一份內部文件指出,印度政府計劃在2030年將印度製造業產出在全球的佔比提升到5%,並在2047年將這一佔比提升到10%。不過文件並沒有提供這一計劃任何相關的細節。

根據過去頒布的一些政策指引,印度正投入巨資追趕中國,包括價值超過200億美元的激勵措施和補貼,以鼓勵電子、汽車和電動汽車電池等14個關鍵行業的產出。還為半導體晶片行業提供了另外100億美元——這是一個熱門的戰略行業,台灣在該行業佔有巨大份額。

印度一直在試圖吸引台灣的晶片工廠在該國投資,並取得了一些成功。

彭博社報道說,全球製造商持續將供應鏈從號稱「世界工廠」的中國移轉出來。這些製造商已轉向亞洲其它地區,而印度正在削弱中國電子產品等關鍵市場的主導地位。

倫敦Fathom Financial Consulting數據顯示,印度對美國的電子產品出口佔中國電子產品出口的比例,自2021年11月的2.51%,上升至去年11月的7.65%;對英國則從4.79%上升至10%。

對華關係不穩定 靠近西方制衡中共是印度政界共識

鑒於印中之間的持續競爭以及莫迪政府渴望吸引台灣投資,在印度領導人開始新任期之際,德里與北京的關係也面臨困難。

周二,莫迪在印度大選後接受了台灣總統賴清德的祝賀,此舉激怒了北京。

倫敦國王學院亞洲安全學者利達列夫(Ivan Lidarev)告訴亞洲新聞台,印度對華外交政策不太可能在莫迪連任後發生變化。

他告訴亞洲新聞台(Channel NewsAsia):「多年來,印度一直奉行非常積極的外交政策,與西方走得更近,並制衡北京。這一點上,印度國內有著非常強烈的共識。」

他說,與此同時,北京將試圖限制印度在全球舞台上的影響力。

「我認為印度一直努力將自己定位為全球南方的領導者,當然,北京也想獲得這一地位。」利達列夫補充道,「所以我們認為這種競爭將會加劇,我認為北京將採取很大措施限制印度試圖成為世界領導者的任何企圖。」#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