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拜登政府宣布大幅提高對中國電動汽車(EV)、晶片、鋼鐵和鋁產品、鋰電池、太陽能電池和醫療用品的關稅。

白宮官員稱,關稅上調適用於從中國進口的每年約180億美元的商品,並將在2024年至2026年分階段上調至25%,即目前水平的三倍。

官員們還表示,特朗普執政期間對每年來自中國的約3,000億美元商品徵收的所有關稅將保持不變,即使不會上調。

根據美國經濟分析局和人口普查局公布的數據,2023年美國從中國的進口總額約為4,300億美元。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表示,依賴中國的供應鏈使整個美國經濟「易受」中共的脅迫,而中共「有意將這種依賴關係武器化」。

新關稅不適用於從第三國進口的中國品牌的商品,如在墨西哥生產的中國電動汽車。戴琪5月14日告訴記者,要「持續關注」這個問題,暗示政府可能會採取進一步行動。

位於華盛頓特區的外交政策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戰略技術項目主任路易斯(James Lewis)表示:「認為可以與中共進行無限制的開放貿易而沒有風險的想法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他說,拜登政府很好地認識到,「技術和經濟與傳統的軍事力量一樣重要,甚至更重要」,有必要限制中共獲取它們。

路易斯告訴《大紀元時報》「這是兩件最重要的事情:重建夥伴關係以支持基於規則的秩序,以及遏制與中共的科技聯繫。」

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布雷納德(Lael Brainard)在總統宣布提高關稅前告訴記者,加徵關稅符合祖拜登總統「負責任地處理與中國(中共)競爭」的政策。

她說,美國政府正在與其它國家合作,以共同「應對由於中共的不公平做法所帶來的擔懮」。

布雷納德說,「中共正在用以前的伎倆來推動自身增長,而這種增長卻是以犧牲它國利益為代價的。中共的做法就是儘管中國產能過剩,但繼續投資,而且由於實施不公平行為,導致出口產品價格過低,向全球市場傾銷。」

「中國太大,根本無法按自己的規則行事。」布雷納德說。

埃澤爾(Stephen Ezell)是總部設在華盛頓特區的公共政策智庫資訊科技與創新基金會負責全球創新政策的副總裁,他對《大紀元時報》說,提高關稅「無疑表明拜登政府願意對中共採取更強硬立場……特別是在對美國經濟和國家安全非常重要的先進技術行業」。

他說,新關稅政策代表著「拜登政府的對華立場與執政之初相比顯著更加強硬」。

在2020年總統競選期間,拜登批評了特朗普總統對中國商品徵收關稅,並誓言如果他上台,將取消這些關稅。然而,他當選後關稅全部保留了下來。

英國智庫亨利‧傑克遜協會(Henry Jackson Society)的中國經濟專家鮑爾丁(Christopher Balding)表示,新關稅「很好理解」,因為關稅是解決中共不公平貿易行為的有限工具中的其中一個工具。

埃澤爾和鮑爾丁都認為提高關稅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但關稅只是更大戰略的一部份。

埃澤爾說,他希望看到一個「連貫一致的宏大地緣政治戰略」,指導美國及其盟國應對中共的威脅。

「我認為,本屆政府仍然缺乏一個將經濟、國家安全和貿易政策結合起來的整體戰略,我希望他們能做到這一點。」他說。

2024年5月14日,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玫瑰園宣布採取新行動,保護美國工人和企業免受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的影響。(Mandel Ngan/AFP via Getty Images)
2024年5月14日,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玫瑰園宣布採取新行動,保護美國工人和企業免受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的影響。(Mandel Ngan/AFP via Getty Images)

遏制中共

除了醫療用品短缺外,COVID-19大流行還暴露了美國在晶片方面對中共的依賴——從手機到戰鬥機,各種產品都需要晶片才能工作。疫情期間,中共政府封控導致航運延誤、港口擁塞、進而供應下降,美國國內汽車製造也因缺乏微晶片而放緩。

2022年8月,國會通過了拜登支持、兩黨通過的《晶片和科學法案》,該法案承諾向國內半導體製造商提供近530億美元的資金。此後,晶片項目辦公室宣布向半導體製造商提供約300億美元的資金和250億美元的貸款。

提高國內半導體產能是拜登政府力圖「超越」中國的一個關鍵舉措。

與此同時,白宮加強了國家安全工作,以阻止敏感技術流向中國。

2022年10月,拜登政府發布了全面的新出口管制措施,限制中共獲得採用美國技術生產的先進半導體晶片,無論這些晶片是否在美國製造。其目的在於阻止中共軍方獲得這一先進武器系統核心的關鍵技術。

2021年3月17日,在江蘇省南通市的一家半導體工廠,工人們正在製造晶片(STR/AFP via Getty Images)
2021年3月17日,在江蘇省南通市的一家半導體工廠,工人們正在製造晶片(STR/AFP via Getty Images)

一年後,美國政府大幅收緊了半導體出口管制,降低了性能門檻,以限制更多晶片,並擴大了受控半導體設備清單,以符合美國與日本和荷蘭達成的三邊協議。

2023年初,一篇報道稱,由於美國的半導體出口管制,中共的頂級核武器研究所不得不通過第三方購買個人電腦,以使用他們的電腦晶片,埃澤爾認為這是「一場勝利」。

他說:「我們正在減緩中共設計核武器的能力。這是美國出口管制的勝利。」

《晶片法案》還促進了美國私人投資半導體,據半導體行業協會(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估計,美國私人投資半導體超過2,000億美元。

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 Inc.)在紐約中部投資1,000億美元建設晶片製造園區,這是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投資。上個月,美光為該項目獲得了61億美元的聯邦撥款。

不過,加州經濟智庫米爾肯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威廉‧李(William Lee)認為,政府選擇的贏家不一定能在市場中獲勝。

中共多年來的巨額補貼使美國企業很難與這些國企競爭。

2024年3月22日,Maxone半導體產品在上海展會上展出。(Rebecca Bailey/AFP via Getty Images)
2024年3月22日,Maxone半導體產品在上海展會上展出。(Rebecca Bailey/AFP via Getty Images)

李對《大紀元時報》說:「每屆政府,無論是拜登還是特朗普,或者下一屆政府的勝者,如果想通過補貼或本土製造來對抗來自中國的競爭,他們就必須花費大量資金,因為在美國幾乎沒有生產商。」

美國發明了半導體產業,但此後,將製造和包裝外判給了其它國家。目前,台灣、南韓和日本是晶片製造的主要國家,而荷蘭則擁有最先進的晶片製造設備。半導體行業協會稱,美國晶片公司在研發和設計領域仍處於領先地位,或極具競爭力。

李說,對進口商品徵收關稅可能無法將價格推高到足以鼓勵美國製造商生產更多產品的程度。因此,關稅還需要加上額外補貼和放鬆管制,以提高本土企業的競爭力。

聯盟網絡

在外交方面,史丹福大學國家安全創新中心(Center for National Security Innovation)主任雷‧鮑威爾(Ray Powell)說,拜登政府實現了美國長期以來一直想要實現的目標:建立緊密的盟友網絡,這一點值得讚揚。

他對《大紀元時報》說:「把我們的聯盟關係,特別是在印太地區的關係,從軸心—輪輻聯盟體系,以美國為核心,彼此支撐的聯盟網絡,變成一個網格,幾乎像一張網。」

特朗普政府2017年推出的《國家安全戰略》,從全球反恐戰爭轉向關注與中國和俄羅斯的競爭,拜登政府延續了這一戰略。特朗普總統的戰略旨在加強印太地區的聯盟,拜登總統則更進一步。

鮑威爾說,2023年舉行的美日韓峰會,促成了2024年1月在華盛頓舉行的首次三邊印太安全對話,儘管具有象徵意義,但卻是一件「大事」,因為這兩個亞洲國家需要克服自二戰以來積怨。

鮑威爾說,上個月在華盛頓舉行的美日菲峰會也意義重大。這三國對中共「在南海的危險和侵略行為」表示「嚴重關切」。

中共非法宣稱對南海有爭議水域擁有主權,並在該地區建造了一個人工島,島上設有軍事設施。中國船隻對鄰國,尤其是菲律賓的船隻採取了越來越咄咄逼人的行動。

2024年3月5日,一艘中國海警船向菲律賓海軍租用的船隻發射水炮,該船正在為駐紮在南海第二托馬斯淺灘的部隊執行例行補給任務。(Ezra Acayan/Getty Images)
2024年3月5日,一艘中國海警船向菲律賓海軍租用的船隻發射水炮,該船正在為駐紮在南海第二托馬斯淺灘的部隊執行例行補給任務。(Ezra Acayan/Getty Images)

峰會前幾天,菲律賓、澳洲、日本和美國在南海進行了首次聯合巡邏。

結合安全項目建立經濟夥伴關係。美國將在馬尼拉開設一家開發銀行分行,並正在與菲律賓就全球基礎設施和投資計劃的合作夥伴關係進行談判,以美國的全球基礎設施計劃對抗中共的「一帶一路」倡議。

除亞洲外,拜登政府還建立了一系列全球夥伴關係,包括與澳洲、英國建立的三邊安全夥伴關係(AUKUS),以及美國—歐盟貿易和技術委員會。

在特朗普時代創建的Quad(即美國與澳洲、印度和日本的四方安全對話)於2021年3月在拜登政府領導下首次舉行線上首腦會談。

2021年9月,澳洲、英國和美國宣布建立新的澳英美三邊安全夥伴關係(AUKUS),美國與澳洲共享建造核動力攻擊潛艇的技術。Quad和AUKUS重點關注印太地區的防務安全,而美國—歐盟貿易和技術委員會則是強化經濟安全和競爭力。

路易斯說:「這不是針對中國的全球結盟,而是一種意願,即『如果非要選邊的話,會選擇美國,而不是中國(中共)。』這對中國來說是個大問題。」

9/11事件後,美國在伊拉克、阿富汗的兩場戰爭中耗費6萬億美元。

路易斯說,人們往往低估了這兩場戰爭對中共、伊朗和其它敵對國家如何看待美國及其影響力,「所以拜登必須重建影響力,」他說道。

路易斯說,拜登政府進展較少的方面是,如何「取代或修復現有的全球機構組織,如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世界貿易組織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或所有這些邀請中共進入並被其利用的國際組織」。

最新舉措是為了選票嗎?

拜登對中共徵收關稅,在多大程度上是為了今年大選的選票,專家們有不同的看法。

不過,他們一致認為,無論是否為了選票,拜登都是在美國公眾意識到中共的威脅,與四年前相比達到了一個全新水平的時候,執行其對華政策。

2000年3月3日,中共武警走過天安門廣場。(Stephen Shaver/AFP via Getty Images)
2000年3月3日,中共武警走過天安門廣場。(Stephen Shaver/AFP via Getty Images)

皮尤研究中心最近的一項民調顯示,81%的美國人現在對中國持負面看法,而在2020年總統大選前一個月,這一比例為73%。李還提到,在小說等流行文化中,中共威脅論的主題越來越多。鮑爾丁說,他認為外交政策不會成為總統選舉中選民關注的主要問題,不過,他說,「很明顯,人們認為現在的世界比四年前更加危險。」

埃澤爾說,政府此舉既是為了對中共採取更堅決的立場,也是為了在選舉中獲得更多選票。

但路易斯則不這樣認為。

他說,甚至在2020年總統大選之前,反擊中共已經是拜登政府國家安全智囊團成員的「一貫主題」。

「人們意識到,舊結構和舊的安全威脅並不能反映真實的情況,」路易斯說,「我認為這就是拜登團隊正在努力使美國外交政策現代化的地方。」

李說,與價值3,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的關稅相比,180億美元的進口商品關稅微不足道。他說,此舉純粹是為了即將到來的選舉中的選票。

不過,他認為拜登總統回歸了更傳統的民主黨綱領,支持工人及其權利。他說,特朗普總統奉行了這一綱領,並將其擴大到包括美國的就業機會。

「拜登和特朗普唱著同樣的中國調。」李說,「只是拜登唱的是第一和第三段,而特朗普唱的是第二段,都是同一首歌。」#

原文:Biden Builds on Trump’s Policies to Get Tougher on China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