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組織協會聯同約30位「中港分離單親家庭關注會」的母親今日(24日)到立法會申訴部,促請港府加速酌情批准中港單親媽媽以單程證方式來港定居照顧子女,以及將之前剩餘的單程證名額撥批中港單親媽媽,並針對他們的處境扶貧。

社協早前曾發布疫情對中港分隔單親家庭的影響研究,估計現時香港至少有數千名在港出生或批准單程證居港的兒童,他們的父親是香港人,但已經去世或遺棄他們;而這批兒童的母親是中國大陸居民,未獲批准單程證來港,他們變相成為「孤兒」。

社協指,單程證政策一直未有名額給予中港單親家長來港照顧子女,他們要等到60歲才能申請來港依靠成年子女;部份家長申請酌情批准,但有人申請了十多年仍沒有消息。這批兒童的媽媽只能夠長年持探親證來港照顧,每3個月回大陸續期;因無身份證,在港不能工作。社協形容,他們承受分隔之苦,未能及時家庭團聚,經濟、就業、房屋、醫療、學習、身心健康、社交等都大大受影響。

社協研究發現,73.1%受訪中港分隔家庭等待團聚已11年或以上;如果家長獨自返大陸續雙程證,95.2%家庭要讓子女獨自留家、61.9%交由朋友暫託、42.9%交由親友暫託、14.3%是日間由親友照顧但晚間是獨留在家。而大部份受訪兒童都表示缺乏安全感(90.4%)、感焦慮(84.6%)、無人照顧(73.1%)、感害怕(71.2%)、自卑 (67.3%)及自行煮食容易發生意外(55.8%),不利兒童身心健康及社交發展。

另外,全部受訪中港分隔家庭的每月入息中位數均低於貧窮線。19.2%受訪中港分隔家庭每月總收入為3,000元或以下,61.5%為5,001至10,000元;受訪中港分隔家庭收入中位數為6,000元,比全港住戶平均每月收入27,500元低4.6倍。

住屋方面,71.1%受訪中港分隔家庭居住於不適切居所,46.2%居住於100平方呎或以下,而居住面積中位數為95平方呎,當中2人家庭居住面積更少於85呎,遠低於房委會規定的公屋人均居住面積最低為7平方米及5.5平方米以下的擠逼戶,而且租金昂貴。

社協稱,中港分隔父或母為雙程證,子女未滿18歳,未能符合條件申請公共房屋及社會房屋,他們只能長期成為劏房租客,居住環境惡劣地方,支付昂貴租金水電費,三餐不繼。即使香港身份的子女年滿18 歲,未夠18歲的弟妹也不能一起輪候公屋。

社協指,現時每日150個單程證名額未有用盡,過去10年平均每日只使用了94個,促請港府加速酌情批准中港單親媽媽以單程證方式來港定居照顧子女,以及將之前剩餘的單程證名額撥批中港單親媽媽。

另外,社協建議把中港分隔單親家庭定為精準扶貧的對象之一,定期統計和調查他們的情況,針對其需要作出支援,以助家庭團聚及脫貧。@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