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 」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論語‧為政‧五》)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論語‧為政‧六》)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論語‧為政‧七》)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論語‧為政‧八》)
【註釋】
孟懿子:魯國三家之一的孟孫氏第9代宗主,孟僖子的兒子,南宮敬叔的哥哥。孟僖子曾隨魯昭公出訪楚國,不能以禮處理外交事務,深以為恥,遂發憤學習周禮。前518年,孟僖子將死,囑咐二子(孟懿子與南宮敬叔)師事孔子。後孔子為魯司寇,主「墮三都」,孟懿子抗命,故後人不列其為孔門弟子。
無違:無,漢石經和《論衡》都作「毋」。有說「古人凡背禮者謂之違」,但 「違」字的這一含義在後漢時可能已經不被人所了解了。錢穆認為,僖子賢而好禮,懿子殆不能謹守其父之教。孔子教以無違,蓋欲其善體父命卒成父志。
樊遲:名須,「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少孔子四十六歲(從楊伯峻說)。
孟武伯:孟懿子之子。懿子以哀十四年卒,而武伯嗣。
父母唯其疾之憂:「其」所指對象諸說不一,有說指父母(如《淮南子‧說林訓》說「憂父之疾者子,治之者醫。」),有說指子女(如馬融說「言孝子不妄為非,唯疾病然後使父母憂」)。
子游:姓言名偃,常熟人,「孔門十哲」之一,「孔門七十二賢」中唯一的南方弟子。孔子曾讚「吾門有偃,吾道其南」。少孔子四十五歲。
至於:一般解作「即使」、「就是」, 可是「至於」的這一種用法,在先秦古書中僅此一見;楊伯峻以為可譯作「談到」、「講到」。
養父母:「養」從前人都讀去聲,yàng。
色:兒子侍奉父母時的容色。《禮記‧祭義》曰:「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食:舊讀去聲,sì,食物。
曾:音céng,竟也。段玉裁《說文解字註》說,此處的曾當釋為乃。
【討論】
甚麼是因材施教?甚麼是智慧?請看孔子對四個人所提同一個問題的不同回答。
孟懿子可能是孔子的第一個貴族學生。孟懿子問孝,孔子說「無違」。當樊遲為孔子駕車的時候,孔子主動講了這件事。為甚麼呢?孔子恐孟孫不曉無違之意,而懿子與樊遲友善,必將問於樊遲,故夫子告之。樊遲也不明白,孔子解釋說:「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然而,為甚麼孔子不直接對懿子就這麼講呢?《論語註疏》說:不即告孟孫者,初時意在簡略,欲使思而得之也。必告樊遲者,恐孟孫以為從父之令是無違,故既與別,後告於樊遲,將使復告孟孫也。
這裏還有一個具體情況。當時,魯國三家士大夫,不但有時用魯公(諸侯)之禮,甚至有時用天子之禮。這種行為當時叫做「僭」,是孔子所痛心的。孟懿子是三家之一的家主,從學於孔子,孔子當有教誨。不過,此事太敏感、複雜,孔子也就委婉教之。不過,朱熹以為,孔子此語,「語意渾然,又若不專為三家發者,所以為聖人之言也。」
孟懿子的嗣子孟武伯,也問孝。孟武伯的「武」字是諡號,「剛強直理曰武」,可見武伯是頗有個性之人。大家知道,「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如果子女常以謹慎持身,父母則無它可憂,只是擔心子女不要罹患疾病(因為得不得疾病不是一個人自我所能控制的)。當然,父母愛子之心,無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人子體此,而以父母之心為心,善於養身,也是為孝。
以上是貴族父子問孝,孔子之答簡約,意在其自省、深省。下面二則是兩個孔門高足(子游、子夏,都屬孔門「四科十哲」中的「文學」科)問孝,孔子之答,直接、具體。
子游問孝,孔子說「如今所講的孝,只是指能養活父母而言。至於犬馬之類,都能為人所養;如果對父母不敬,用甚麼來區別孝順與供養呢?」(後孟子也說「食而弗愛,豕交之也;愛而不敬,獸畜之也。」大意說,供養一個人卻不真心喜歡他,這是像對待豬一樣對待人;喜歡一個人卻對他毫無敬重之心,這是像畜養牲口一樣豢養人。)據《論語‧雍也》記載,子游二十多歲就當了「武城宰」(武城為如今的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絃歌而治,孔子稱讚。看來子游是把孔子的教誨發揚光大了。
接著子夏問孝。孔子說:「保持敬愛和悅的容態最難。遇有事情,子弟們代父老效勞,遇有酒食,讓給父老享用,僅僅這樣就算是孝了嗎?」
有意思的是,子游問孝,孔子強調孝以恭敬為本(孝在於內心的敬愛);子夏問孝,孔子強調的則是外形(容色)的和悅。孔子的這些說法,不是相互矛盾,而是側重點不同,相互補充的,要貫通理解:侍奉父母,既要敬養於內,還應表現於外,不讓父母親有疑。
孔子教學,非常平實,本著人心著手。人心複雜,容易反覆,孔子之教,通情達理,不強迫,不過也不不及,循循善誘,中庸為功。本四章,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主要參考資料
《論語註疏》(十三經註疏標點本,李學勤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論語集註》(朱熹《四書章句集註》)
《四書直解》(張居正,九州出版社)
《論語新解》(錢穆著,三聯書店)
《論語譯註》(楊伯峻著,中華書局)
《論語今註今譯》(毛子水註譯,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論語三百講》(傅佩榮著,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論語譯註》(金良年撰,上海古籍出版社)
《論語本解(修訂版)》(孫欽善著,三聯書店)
《樊登講論語:學而》(樊登著,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點閱【論語說】系列文章。) #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