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步入近數個世代以來最艱難的就業環境:年輕的大學畢業生學歷加速貶值,找工作難;已工作者才三十幾歲就擔心隨時被炒。「35歲」現已成為就業的「詛咒」,特別是在科企領域。
當一位35歲的同事被解僱的那一刻,34歲的老白第一次意識到自己在短片應用程式「快手」的職位很難保住。
「我既震驚又焦慮。我意識到我們的情況非常相似,同樣的事情很快就會發生在我身上。」老白告訴《金融時報》。
果然,就在距離他35歲生日僅幾個月時,這位開發人員也被解僱了,成為「快手」重組的另一名受害者。五名直接了解重組計劃的現任和前任員工告訴《金融時報》,「快手」正在淘汰年齡在35歲左右的初級員工。老白被告知,解僱他是公司整體裁員計劃的一部份。該公司拒絕置評。
根據職場社交網絡「脈脈」2021年在其網絡上發布的訊息,脈脈數據研究院的調查顯示,中國大型互聯網企業可稱得上是「年輕」公司,員工平均年齡從27歲到33歲不等,平均年齡在30歲和以下的公司佔大多數,如京東、美團和小米等。阿里巴巴員工平均年齡31歲;騰訊員工平均29歲;百度員工平均30歲;字節跳動和拼多多員工平均年齡相對最低,均為27歲。「快手」公司的平均年齡為28歲。
在經濟放緩和監管擔憂的推動下,科技業不斷湧現裁員浪潮。快手的最新財務報告顯示,自2021年在香港上市以來,其股價已下跌88%,該公司在2021年12月(當時有28,000名員工)至2023年6月期間,將其整體員工人數削減了16%。
「35歲的詛咒」是科技行業員工焦慮的主要根源。 招聘平台拉勾網去年的一項調查發現,87%的程序設計師「嚴重擔心」35歲後被解僱或找不到新工作。
一旦失業,35歲以上的人就很難再找到工作。一位38歲的程式設計師最近從一家大型叫車集團被解僱,他表示,找到新工作很困難。 「就業市場非常糟糕,甚至比去年更糟糕,特別是對於像我這樣的老工程師來說。」他說。
據路透社報道,位於上海的中歐國際工商學院(CEIBS)經濟學教授朱天(Zhu Tian)表示,「我們正處於經濟衰退之中。如果你和10個人交談,其中7個人會說,『我們這一年過得很糟糕。』」
「35歲詛咒」最初源自社交媒體,用來形容年老員工遭大型科企解僱的傳聞,但現在這個現象已越來越普遍,許多網絡尋人公告都明確規定,應聘者的年齡不得超過這個歲數。公司普遍認為年齡較大的員工由於要承擔家庭責任,不太願意忍受長時間的工作。
究其原因,中共政府的打壓,促使科技行業在過去幾個月裏裁員數萬人,而年齡相對大些的員工尤其容易受到影響。
2020年11月,中共開始展開遏制互聯網巨頭的運動,首先取消螞蟻集團的首次公開招股(IPO)。在隨後18個月裏,中共政府持續打壓從科技和金融到遊戲、娛樂和教培等行業。
而私營企業卻是最大的就業來源,為中國貢獻了80%以上的就業機會。遭到監管打壓的企業紛紛實施大規模裁員,不僅有大量員工下崗,也使中國年輕人更難找到工作。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雷鳥全球管理學院(Arizona State University’s Thunderbird School of Global Management)「中國倡議」(China Initiatives)執行主任道格‧格思里(Doug Guthrie)曾告訴CNN,中國科技行業的工作崗位流失是中共「自己造成的」。
更令人擔憂的是,在中國經濟持續惡化的大環境下,各行各業的招聘年齡還在進一步「年輕化」。
近期,中國一家超市發布一則廣告,招聘18至30歲收銀員,在微博上引發了上億次瀏覽和數萬條評論。有網民說,30歲以上連超市都不要了。這則招聘廣告意味著30+原地淘汰。
「雖然這一錘還沒打到自己身上,但是看到這個還是感覺好難受,很多招聘也是35+勿擾,還讓不讓人活?」該網民說,「35歲招誰惹誰了,需要原地消失?這個社會病得不要太離譜。」
還有一位微博用戶說,自己今年33歲,找工作已經找了三年了。
這些心酸帖子無不反映了中國社會的一個苦澀現實:就業難。#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