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鐵路服務百多年,見證社會發展,並成就每代人獨有的動人故事。港鐵為慶祝成立45周年,將於下周六(27日)起在紅磡站已停用的舊月台舉行「站見」鐵路展,當中塵封車廠多年「黃頭」英製列車重見天日,港鐵還邀得退休職員捐出珍藏,連同其他古董一併展出。
捐首份糧單 元老級職員割愛:更顯價值
由1979年加入港鐵的前身地鐵公司,孟笑薇在石硤尾站擔任站服務近45年,直至去年退休,笑言自己與港鐵一樣感情深厚,退休後擔任半職客戶聯絡主任,「(就算)做掃地都制」。孟憶述,時任地鐵主席唐信(Norman Thompson)有意公開招募公關助理協助市民適應使用新鐵路,孟亦趁機應徵。由於當時制服色彩鮮明,讓乘客在遠處也看到,故有「紅衫魚」之稱。
地鐵在通車後約4個半月,即1980年2月12日,地鐵路線正式過海至中環,當時孟與其他員工都獲得一面具名的紀念瓷碟,足以反映孟的年資。由於她丈夫也曾在地鐵任職,故此手上有兩面,故與他相討「共享一塊」,另一面就捐予公司。她表示,瓷碟見證當時港鐵可過海,意義重大並感到很開心,「可以睇返45年以嚟,原來我哋係有咁多唔同工作環境、制服、線路產生」。
另一名前輩李兆祥在1980年加入地鐵,任職辦公室助理,約3至4年後獲公司資助進修課程,轉職至物業部工作,直至2020年從物業經理崗位上退休,一做便44年。港鐵是祥哥中學畢業後首份工作,故他捐出人生第一份糧單。他表示,從糧單所見的手寫字和工資足可見證社會發展,意義重大。他有感公設展公司非常有心,總好過「自己keep住都係放file入面」,認為捐給公司更有價值。
三大展區設互動裝置 三代火車任打卡
展覽以「站見」為主題,意指在車站相見,同時意指展覽期間限定,三大展區包括「鐵路解碼」、「鐵路歲月」及亮點展區「下一站...回憶」,融入歷史、教育及消閒元素,訪客又可以收聽港鐵在全球各地營運的車站廣播,模擬不同年代的虛擬職員制服著上身拍照等。讓參觀者能以多角度了解鐵路的發展進程並感受鐵路文化。
參觀者除了能目賭不久前退役的「雷達鐘」、車廠專用的信號標示等珍藏外,連1999年退役後一直安放在何東樓車廠靜養的退役「黃頭」列車,連同56號柴油電動機車 「杜利華號」和俗稱「烏蠅頭」的中期翻新列車,一同雲集紅磡站舊月台,參觀者亦可登上該兩列載客列車細味一番。
鐵路迷:黃頭重現眼前感驚喜
其中獲邀參加預展的鐵路迷紀先生表示,對「黃頭」列車重現眼前深感驚喜,「黃頭」自退役後只現身數次,早幾年有幸參觀當時尚在修補的車廂,而在今日所見,列車修補得頗完整。至於展覽於直通車月台舉行,紀指,自去年與大陸通關後,現有高鐵服務大致取代到城際直通車,至今仍未有復駛的消息;他希望展覽一旦反應熱烈,港鐵可以延長甚至永久舉辦。
另一鐵路迷何先生認為,鐵路及巴士公司均保留不少退役車輛,但缺乏永久展覽場地,港府早有計劃興建交通博物館,他希望當局更主動研究,把退役車輛展示公眾。
4月20日起開放預約
展覽由本月27日起逢周六、日及公眾假期免費開放,暫定展出至今年年底。有興趣的市民可由本周六(20日)早上10時起在活動網站查看並預約30天內的場次。展覽開放首兩個月,預留平日時段予社區團體組織參觀,每場參觀時間為75分鐘,每名訪客亦可隨機獲贈復刻版車票卡一張。
早於今年1月有消息指,港鐵欲於紅磡站展示退役車廂,有鐵路迷組織更提議當局因應去年《施政報告》中重新發展紅磡站和周邊用地的建議,把握機會發展為常設的鐵路博物館,甚至加入含相關特色的文創發展,推廣鐵路文化。@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