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觀鳥會自2021年起開展「山海之間—水口自然保育管理計劃」,包括在水口村展開生境優化計劃。去年秋季,觀鳥會成功種植大嶼山水口近半世紀以來的首批稻米,成功吸引極度瀕危的俗稱「禾花雀」的黃胸鵐前來覓食,成為牠們過境遷徙的中途補給站,令水口整片濕地生境的生態價值大增。

觀鳥會表示,位於大嶼山南部的水口村,歷代以耕種稻米為生,但隨著1970年代嶼南道興建後,年輕村民轉往城市發展,令農田漸漸荒置經年。直至2021年,觀鳥會聯同水口村村民在水口展開了生境優化計劃,經過兩年的前期研究工作及重整野草叢生的荒地,終於成功種出40多年來首茬「水口米」,更成功吸引全球極度瀕危的黃胸鵐到訪覓食。這也是自1970年代棄耕以來水口村首次成功收成的稻米。

水口的農地復耕工作大大提升濕地的生態價值,吸引不少具保育級別的雀鳥,當中包括極度瀕危的黃胸鵐、易危的田鵐,以及近年本地數量呈下降趨勢的灰頭鵐及小鵐。香港觀鳥會項目經理張家駿指:「黃胸鵐等鵐科雀鳥以稻米和其它穀類種子為主要糧食,因此稻米成熟時能吸引多種鵐科雀鳥停留和覓食,成為牠們長途遷徙的中途補給站。」

黃胸鵐屬過境遷徙鳥及冬候鳥,每年由遠至西伯利亞的繁殖地遷徙至東南亞渡冬,並以香港為中途補給站。由於捕獵情況嚴重,加上棲息地破壞,黃胸鵐數量急跌,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更於2017年將黃胸鵐調升至「極度瀕危」級別。根據Conservation Biology期刊的研究顯示,黃胸鵐數量在1980至2013年間下跌了近九成,其分布範圍更縮減了5,000公里。

除了鵐科雀鳥,觀鳥會亦於水稻田及其周遭水道發現其它具保育級別的野生動物。

觀鳥會未來計劃擴大農田以及水田面積,預計將種植約十個品種的稻米,包括昔日水口主要種植的黑糯米及其它在大嶼山曾經種植的稻米品種。期望下一茬的「水口米」能吸引更多物種前來。@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