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科技工作者來說,電子商務巨頭拼多多控股公司(PDD Holdings,以下簡稱拼多多)的工作崗位非常搶手。該公司是阿里巴巴(Alibaba)的挑戰者,也是Temu(特姆,拼多多的海外版)的母公司,其薪酬相對優厚,在該公司任職能提升員工履歷。然而,《華爾街日報》說,對一些員工來說,一旦離開,他們的麻煩就出現了。
這是因為有競業禁止協議(noncompete agreement)。
律師們說,在中國,針對普通員工的競業禁止協議越來越多,相比之下,在美國這種協議的使用越來越少。該公司前員工以及法庭數據表明,拼多多執行這種協議的決心特別大,目的是阻擊潛在的競爭對手。
拼多多的競爭熱情助推了它的飛速崛起。這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市值達1,540億美元,去年曾短暫成為中國最有價值的電子商務公司。它的Temu應用是全球下載量最大的購物應用。
根據《華日》報道,該公司嚴守企業機密,為防止訊息洩露而將員工隔離開來。一些員工說,他們甚至不知道長期同事的真實姓名。
拼多多的一些前員工(包括中低層員工)說,拼多多根據競業禁止條例對他們進行了嚴厲的處罰。
一位前拼多多中層經理在2021年離職前簽署過一份競業禁止協議。他的下一個創業項目是在網上銷售一種減肥保健品,每月收入約2,800美元。去年,2023年銷售額達349億美元的拼多多公司起訴了他。法院命令他支付一百多萬美元的賠償金,原因是他與前僱主在同一個領域競爭。
他說,「在加入拼多多之前,我正經是個中產,現在,就算我掏光積蓄,也不可能還清欠款。」
近年來,美國已不再在工作合同中使用競業禁止條款。聯邦貿易委員會正在牽頭禁止此類條款,理由是擔心它們可能會扼殺競爭並傷害員工。
然而,在中國,情況恰恰相反。雖然中國的《勞動合同法》規定,競業限制只適用於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但律師們說,科技公司要求低層員工簽署競業限制協議的情況越來越普遍。
在拼多多公司對其約20名前員工(其中大部份是低層員工)處以競業禁止處罰後,這些人在中國社交媒體上表達了不滿。
拼多多表示,該公司以「有限並且負責任的方式」使用競業禁止協議,並嚴格遵守法律和最佳行業慣例。拼多多還表示,在截至2月份的六個月內,因涉嫌違反競業禁止協議而被送上法庭的前員工佔同期離職員工的比例不到2%。
截至2022年底,拼多多共有1.3萬名員工,該公司稱,只有一小部份離職員工受到競業禁止協議的約束。該公司稱,競業禁止協議的依據是員工的工作與公司商業機密的相關性,而不是員工的資歷或工作年限。
從某種程度上說,拼多多在法庭上執行此類協議尤為積極。根據中國企業註冊數據庫天眼查(Tianyancha)的數據,在過去五年中,涉及拼多多主要業務實體的勞動相關訴訟有110宗。相比之下,2022年阿里巴巴的員工人數是拼多多的18倍多,而涉及阿里巴巴業務實體的訴訟則有125宗。
在與拼多多相關的訴訟中,15%涉及競業禁止協議,而阿里巴巴僅為5%,而且競業禁止申訴是在司法系統之外通過具有法律約束力的仲裁處理的。
一位曾在Temu的中國母公司拼多多工作過的Temu員工說,拼多多指派了一名人力資源代表監控每位離職的中層經理的活動和職業動向,有時也會聘請外部機構跟蹤前員工的去向或創業情況。
一些前員工說,拼多多以他們的實時位置和社保繳費記錄為證據,證明他們在競爭對手那裏工作。拼多多否認使用了這些方法,並表示公司「沒有對在職或離職員工進行任何非法或不道德的監控行為。」
在中國,競業禁止協議的有效期最長為兩年,此外,法律要求公司在前員工不能為競爭對手工作期間向其支付補償金。
駐紐約的中國人權律師、專門處理勞動糾紛的黃沙(Huang Sha,音譯)說,通常情況下,工人們認為他們別無選擇,只能簽署競業禁止協議,否則就有可能遭到報復,比如失去工作。
《華爾街日報》查閱的兩份拼多多競業禁止協議將三十多家科技公司列為拼多多的競爭對手,其中包括他們參股或擁有他們股份的企業。這些協議稱,競爭對手並不僅限於上述公司。協議還禁止前員工創辦與拼多多業務重疊的企業。
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DeBund Law Office)高級合夥人游雲庭(You Yunting)認為,拼多多給出的對手公司的範圍「嚴重影響了員工的就業前景」。
拼多多稱,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競爭對手的名單也在不斷變化。
員工們說,該公司不鼓勵他們在工作中社交,跨部門合作也受到嚴格控制。當一名Temu員工要求另一個團隊提供產品資料以編制營銷活動預算時,她得到的電子表格中所有產品細節都被刪掉了,儘管這兩個團隊是在同一個項目上合作。這位曾在阿里巴巴工作的員工說,她以前從未遇到過這種程度的保密。
中國科技公司的員工通常使用化名。拼多多的員工說,他們不被允許問對方的真名,他們經常開玩笑說,只有在一起出差時才會知道同事的名字。
一名前拼多多員工說,一天晚上他和同事一起加班,第二天早上上班時,同事已經被解僱了。他說,他們在一起工作了大約一年,但從未知道過對方的名字。
拼多多說,使用化名能鼓勵「更開放、更充滿活力的文化」,這有助於打破中國企業文化中的等級制度。拼多多表示,公司鼓勵創新與合作,致力於營造積極、高效的工作環境,「我們堅決反對任何與此相反的錯誤描述」。
拼多多提供業內最具競爭力的薪酬福利,但也以苛刻的日程安排而聞名。在網站「職級對標」(Duibiao)提供的中國科技公司員工訊息匯總圖表上,拼多多每周工作排在第一位,達65小時。
一位25歲的女性員工說,她在8個月後辭去了拼多多雜貨部採購員的職位,因為長時間的工作使她的健康出現了問題。她在網上發布的一份文件顯示,2023年,一名仲裁員命令她向拼多多支付相當於約3.6萬美元的費用,相當於她在拼多多兩年的工資,原因是她在9個月的競業禁止期結束前到競爭對手那裏工作。
另一名初級員工張貼的仲裁文件顯示,他在四個月後離開了拼多多。由於拼多多認為他違反了競業禁止協議,他現在需要支付近5.9萬美元的罰款。
這兩名員工都向《華爾街日報》證實了他們的在線帳戶的真實性。
上述這位來自上海的中層經理簽署了一份競業禁止協議,該協議規定,如果他違反協議,他將放棄出售拼多多股票期權所獲得的任何利潤。他說,「我以為這只是虛張聲勢,這麼大的公司不會跟我這樣的小人物斤斤計較。」
他在2021年離開公司後,用出售拼多多股票的錢在上海買了一套新公寓,並創辦了自己的減肥保健品公司。
去年,在他離職兩年後,拼多多宗訴他違反了競業禁止協議,法院凍結了他的資產,導致他無法在中國房地產市場陷入低迷前出售舊公寓。
2023年底,法官做出了不利於他的判決,讓他承擔競業禁止違約金,違約金是他出售拼多多股票所賺的全部收入,超過100萬美元。他提起了上訴,目前還不清楚法院何時會對上訴做出裁決。
他說,他在過去的一年裏患上了抑鬱症,並考慮過自殺,不忍心告訴女兒她可能無法繼續在國際學校就讀,或去國外上大學。#
(本文參考了《華爾街日報》的相關報道)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