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政部長耶倫4月即將第二次訪華,向中方重點提出產能過剩問題,以及中共傾銷電動汽車等給全球供應鏈穩定所帶來的威脅,敦促中方採取必要措施。歐洲運輸環境聯合會也發報告,指中共電動車全球傾銷。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在最新年度報告中表示,中共用非市場化手段企圖成為全球關鍵產業鏈的主導者。
耶倫將向中方再次提出產能過剩問題
3月27日,美國財政部長耶倫(Janet Louise Yellen)表示,她將向中共官員提出產能過剩問題。她在佐治亞州諾克羅斯的蘇尼瓦太陽能電池工廠發表講話時警告說,中共的出口戰略給太陽能、電動汽車、鋰離子電池行業構成全球穩定的供應鏈帶來威脅。
耶倫說,中國的產能過剩「扭曲了全球市場的價格和生產模式,損害了美國企業與工人的利益,也損害了世界各地的企業與工人的利益」,「導致供應鏈集中,對全球的經濟適應能力造成負面影響」。
在講話中,耶倫將中共對綠色能源投資與此前對鋼鐵、鋁業的過度投資做了比較,表示中共的過度投資產生了「全球溢出效應」。她說,「我們在以前的討論中已向中方提出過產能過剩問題;下次訪華時,我打算把這個問題作為討論重點。」
她強調說:「我會向中國(中共)官員施壓,讓他們採取必要措施解決該問題。」
耶倫將於4月初訪問北京和廣州,這是她任內第二次訪華,屆時將向中方表達上述觀點。
中國經濟的發展在中共病毒(新冠病毒)疫情後急劇放緩。當下,中共當局試圖以所謂「高質經濟」推動經濟增長,但其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鋰電池所謂「新三樣」已經給國際市場帶來種種問題。
中共海關總署此前發布的2023年對外貿易情況顯示,2023年,中國的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鋰電池這「新三樣」產品合計出口1.06萬億元人民幣(約1,407億美元),年增29.9%。
其中,中國鋰電池出口額為650.07億美元,同比增長27.8%,為歷史新高。美國是第一大市場。太陽能電池出口同比增長38.5%,批發價格降了近一半。
旅美經濟學者李恆青日前對大紀元表示,由於中共的非市場化操作,導致在政府鼓勵、支持的行業一窩蜂地上馬,「就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產品大量積壓」。而中共提出的所謂「一帶一路」戰略,其目的之一就是「要將國內過剩的產能和積壓產品都銷往國外,轉移市場」。
李恆青表示,中共必須要按照市場機制辦事,「這樣中國產品的價格也會提高上來,按照供需關係在國際市場上獲得一個新的平衡」,但從目前中共的產業政策看,很難實現。
小米純電動汽車上市 向Tesla叫板
就在耶倫講話的次日(3月28日),中國手機企業小米舉行發布會,宣布SU7純電車正式上市。小米SU7銷售起價為21.59萬元人民幣(約29,884美元),比市場預期低。
在發布會上,小米董事長雷軍發表了多項數據,聲稱小米的SU7性能優於Tesla Model3。但其所發布數據的真實性、該車的實際性能以及可靠性等,還需未來時間檢驗。
小米的發布會引起人們關注,成為中國當晚社交媒體的熱門話題。但是,這種以對比數據的方式發表本身,被輿論認為向Tesla公開叫板的意味濃厚。
此外,這種電動車以如此低的價位出售,也被認為是破壞市場遊戲規則。
今年早些時候,美國電動汽車公司Tesla的CEO馬斯克(Elon Musk)曾說,中國的汽車公司將「毀滅」幾乎所有其它汽車公司,除非各國對其採取更多的貿易壁壘措施。
歐盟指中國電動汽車全球擴張
歐洲非政府組織歐洲運輸環境聯合會(Transport and Environment,T&E )27日發布報告稱,2024年中國產電動車將佔有歐洲電動車市場的25%以上,同比預計增加5個百分點。
據該報告表示,隨著比亞迪等中國電動車品牌大力向全球擴張、傾銷,2024年歐洲市場的中國產電動車銷量預計將升到25%以上。
2023年在歐洲銷售的電動車中,中國產品已經佔到19.5%;而法國與西班牙市場的中國產電動車佔比則更高,達近三分之一。
該調查認為,中國製造商如果將關稅上漲等因素轉移給消費者,中國產中型轎車和SUV將比歐洲產同類車型價格更貴,這可能最終迫使中國車企不得不進行更多的本地化生產。
T&E的政策主管Julia Poliscanova認為,關稅將迫使中國產電動車的生產本地化,這樣可以創造就業等,是好事。但是,關稅無法長期保護歐洲傳統汽車製造商的利益,歐洲的汽車行業需為此做好準備。
美國發布年度貿易評估報告劍指中共
3月29日,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發布了《2024國家貿易評估報告》(National Trade Estimate Report),其中特別提出,中共在關鍵產業上制定了必須使用非市場手段才能達到的目標,試圖成為全球關鍵產業鏈的主導者。
本年度的報告列舉了59個市場的外貿壁壘,關於中共壁壘部份佔44頁。報告指出,雖然2020年1月美中簽訂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但其協議「顯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中國(中共)的國有化、非市場化貿易體制;也沒有減輕對美國經濟,以及美國農民、牧場主、工人與企業的有害影響」。
在先進製造業、高科技關鍵產業方面,中共制定和追求「只能通過非市場手段才能實現的產量與市場份額」,並持續利用非市場做法與產業計劃,主導全球關鍵產業。
報告指出,「中國(中共)政府為中國企業提供大量政府指導、資源與監管支持,同時限制進口商品、外國製商品和外國服務供應商進入中國市場。」
該報告還特別提到了《中國製造2025》計劃,指出該計劃旨在以犧牲外國企業為代價,其最終目標是在10個戰略領域中使中國企業佔據更大的全球市場份額。
中共所採取的非市場化手段,大多是通過限制或利用外國企業及其技術、產品和服務等,來達到其目的。
然而,中共的這種做法,可能「造成或加劇市場扭曲,在許多目標行業造成嚴重的產能過剩」,並可能對美國的利益及美國盟友與夥伴的利益造成長期損害。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更明確指出,鋼鐵、鋁、太陽能等行業當前的情況就是明證。@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