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質生產力」突然成為中共文宣熱詞。中共黨魁習近平最近赴湖南考察,再次要求湖南要發展「新質生產力」,對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新質生產力」也是今年中共兩會熱詞,3月5日下午,習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兩會前,黨媒《求是》發表文章,稱習近平多次提出「新質生產力」。2023年習在黑龍江考察、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24年1月31日中央政治局第11次集體學習,習都發表了關於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講話。
中共的「大詞治理」模式
中共輿論把「新質生產力」炒得熱火朝天,根本原因是習近平又在給中國人民指明方向,蔡奇指揮中共筆桿子大力配合忽悠。造新詞、打嘴炮、忽悠自嗨是中共運動式治理的前奏。發展生產力、科技創新、產業布局抓經濟是國務院責無旁貸的事,如今國務院權力與體系結構遭到習近平與中共消減與重塑,幾乎成了廢務院,中南海北院今次成了習近平的內務府。
縱觀中共當局的執政,幾乎都是用一個個看似高大尚的大詞吹起來的肥皂泡,從一個運動走向另一個運動,黨媒熱炒、官員熱捧、項目亂上、熱錢亂砸、腐敗叢生,皆大歡喜,最後都毫無懸念地走向爛尾與速朽。
涉及民生的項目,弄得民不聊生民怨四起,比如甚麼「脫貧攻堅」「共同富裕」;涉及經濟建設的,不是雞飛蛋打就是一地雞毛,比如「一帶一路」「雄安千年大計」;關涉科技創新的,比如造芯工程,投資萬億,最後賠了夫人又折兵。
政治方面,中共整的那些大詞,更是讓世界嘲笑,讓群眾吃瓜,讓一眾官員躺平,比如甚麼「中國夢」「全過程民主」「四個自信」「兩個維護」「自我革命」。國際事務上,中共造大詞更是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比如甚麼「人類命運共同體」「東昇西降」「全球治理」,結果不但是痴人說夢,還引來國際社會的反覆群毆。
這款「新質生產力」熱詞,八成又是中南海軍師王滬寧的傑作,成了習近平執政以來為黨國及地球244次指明方向中的最新指示。
習近平推「新質生產力」的四大政治盤算
生產力這個詞,中國人都不陌生,是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教科書中的高頻詞。甚麼叫「新質生產力」?其實就是以科技創新為核心要素,促進產業發展與提升,形成戰略性布局的生產力。
縱觀人類的近現代發展史,從瓦特發明蒸汽機的工業革命到今天的工業4.0,每一次工業革命的騰飛都離不開科學技術的發明與發展。中共整出個所謂「新質生產力」,其實就扯虎皮拉大旗,主打一個煽情忽悠。
那麼中共當局此一時段強力鼓吹這一熱詞,反映的不是國力強盛時代發展的樣貌,而恰恰是中共內外交困、四面楚歌之困獸猶鬥走投無路的表現,習當局有它的四大政治盤算。
首先,中共經濟陷入衰退困境 妄圖以之破局轉型
今年兩會,中共將2024年的GDP僅定在5%左右,說明中共自己信心明顯不足。消費低迷、房地產衰落、地方債務、金融系統性危機和失業率高漲成為中共經濟無法跨越的陷阱。目前的政策工具箱幾乎全部失靈,貨幣量化和寬鬆財政政策已經失效,貨幣大水漫灌和超長期特別國債,不但不能刺激經濟,反而使經濟陷入通縮,人民幣匯率下行壓力加大,加速外資撤離。在這種經濟困局中,中共急於尋找出路,房產等傳統經濟增長模式一去不復返,中共只好把電動車、鋰電池、光伏能源等新興產業當作經濟起死回生的速效救心丸,披上「新質生產力」馬甲,似乎就能走出經濟泥潭,破局經濟困境。
第二,習大吹特吹「新質生產力」 暗含政治推責意味
中共的經濟走到今天,有其長期的體制短板因素,更有習當局十年來猛開政治倒車,重拾計劃經濟之功效。習氏大搞終身制,實施動態清零,打壓民企、摧毀房產、棒打教培與互聯網行業,以及戰狼外交、以國安名義嚇跑外資,叫囂武統台灣等一連串政治經濟軍事昏招,讓國內外投資者膽戰心驚,連親共的穆迪都下調中共主權信用評級。習近平當局為了推卸責任,禁止民眾說出真相,利用國安大搞唱響經濟光明論。此時,再創造出個「新質生產力」熱詞,巧妙轉移焦點,掩蓋執政過錯。
第三,解決掐脖子問題
中美貿易戰以來,中美關係一路走低,習近平通過不斷強軍與共產意識形態輸出,俄烏戰爭中的假中立,挑戰基於美國主導規則的全球秩序,特別是間諜氣球事件讓美中關係跌倒冰點。同時中共在涉及國家安全與科技競爭的知識產權與先進科技方面,一直採用不光彩的偷來主義,讓西方國家不得不對中共國採取科技脫鉤戰略。美國國會兩黨不斷通過各種制裁法案,掐斷中共黑手,特別是對中共的晶片戰略,美國從技術、設備和人才以及協調盟國同步制裁的「小院高牆」策略與「美日韓台四方晶片聯盟」亞太戰略,由遠及近、由松到緊,針對中共展開多維度、多層面的科技戰。中共在四面碰壁的困境下,不得不考慮解決關鍵科技先進科技的卡脖子問題。
第四,畫習新時代特色大餅
科技治國並非習當局的發明創新。鄧小平時代就提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口號,江澤民三個代表中也有「先進生產力」的說法,胡錦濤「科學發展觀」更是主題直接,歷任黨魁關於科技發展的大餅都畫過了,習近平照葫蘆畫瓢就凸顯不出一尊雄才大略和治國韜略來了。再說,習近平重拾文革與毛主義,御用國師們更需要去粉飾,如何畫出習新時代特色大餅來,「新質生產力」登堂入室了。
中共體制是創新生產力的根本阻力
中共經濟衰退目前較明顯的一個特徵就是經濟進入通縮。投資、產能、產品均出現過剩現象,內外部需求明顯不足。中國年產鋼鐵11億噸,全世界是18億噸。2023年中國車產量3200萬輛,美國是2200萬輛。中國居民住房戶套比是接近1。中國近幾年來貨幣投放量增速是GDP的2~3倍,但2023年全年CPI同比上漲僅0.2%,2023年PPI全年下降3%。
中共的整個體制動輒就是舉國體制,集中力量辦蠢事,一哄而上、重複建設、投資過熱、產能過剩,是這個體制無法克服的短板。原因很簡單,政治挂帥,定於一尊,官員們發展經濟是出於政治站隊、政治跟風,政績工程是官員追求的目標。不擇手段彎道超車,砸多少錢都不是自己的錢,官做大了,項目爛尾無關緊要。
比如新能源汽車,近10年來,中共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註冊量不斷增加。2018年新增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3.85萬家,同比增53.75%;2019年新增4.10萬家,同比增6.40%;2020年新增7.52萬家,同比增長83.37%;2021年新增17.06萬家,同比增長126.90%;2022年新增23.94萬家,同比增長40.34%。但2024年1月,中共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多數新能源汽車企業,特別是以內銷為主的企業還未實現盈利,行業存在無序競爭,產業存在重複布局問題。
再比如在人工智能產業布局方面,2016年中國已有超過40個機械人產業園在建或已建成,2018年建成65個機械人產業園,幾乎遍及全國各個省份。但產業園中企業規模普遍較小,800多家企業中,逾90%年產值在1億元人民幣以下,國內領軍企業同國際機械人領先企業的營業收入相比差距較大。辛國斌曾稱,中國機械人產業已出現「高端產業低端化」的趨勢。這些企業只不過是想搭上政策順風車,通過大量燒錢,大量補貼、大打「價格戰」等方式爭奪用戶,並企圖在資本市場圈錢變現。它們的根本目的不是為做企業。
另一方面,中共的製造業以及和製造業相關的生產性服務性,這些和高科技密切相關的產業佔GDP數值較少,僅為40%左右。而美國及歐盟製造業以及和製造業相關的生產性服務性在GDP中的比重為60%~70%左右,差距不是一星半點,沒見著西方造口號,中共喊喊口號,科技創新就實現了?
此外,科技創新依賴於有獨立思想和自由意志的人才,依賴於寬鬆與自由的政治氛圍和學術環境。一個遍地是爛尾樓、到處是毒食品,動輒就仇美仇日,將「莫言、農夫山泉、清華」批判為新三害,封殺Netflix版《三體》的國度,還能指望搞出甚麼顛覆性科技創新?!#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