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學非常奧妙,最早的中華醫書《黃帝內經》教人天人合一的養生方,和防治未病的方法;歷代良醫不僅能治人久病不癒的頑疾,而且也多有在須臾間起死回生的醫術。掌握這種醫療神術的醫生,首先都必須有救人濟世的慈悲心和高尚的醫德。看清代名醫熊慶笏和劉道景起死回生的醫德、神術。

醫熊慶笏(一名熊笏,字叔陵)。他出生於官宦之家,父親熊啟謨是乾隆二十五年的進士,後來進入朝廷任官。熊慶笏年輕時成績優異,是縣裏的秀才,但在縣學讀了幾年書後,就立下志向成為一名濟世良醫。從此,他放棄了科舉,轉而專心研究醫學。

由於他天資聰穎悟性又高,很快便掌握了醫學的精髓和卓越的醫術。他體悟到,醫者是「聖人之事」,必須同時具備「至精足以辨之」、「至仁足以行之」、「至神足以明之」,才能成就醫聖(寫在他的著作《扁鵲脈書難經》開篇)。後來,他與同時代的名醫陳修園比肩聞名於醫林。

他治病時能迅速掌握病人五臟六腑中潛伏的病灶,明白分辨病因,用藥如有神,總能藥到病除。他對於氣絕、窒息、昏死的病人,也能迅速將其救活。

有一次,他路過一戶人家,那家中一婦人已經死去半日。但他一看認為還有救,於是煮了一碗湯藥,從她的喉嚨灌了進去,不久後,婦人奇跡般地醒來。另外,熊慶笏看過一位難產昏死的產婦,他即刻判斷出原因,對那產婦的家人說:「放心,她還有救,肚裏的孩子抓著母親的心臟呢,所以出不來。」說完,他立刻給昏死的產婦施針,不一會兒孩子就產出了,那產婦也醒了。

當時有一位金巡撫聽聞熊慶笏醫術高超,就派人前來請他看診。金巡撫長期患有頑疾,找了許多醫生都無法治好。熊慶笏看診後,開了一副藥方給他,金巡撫才喝了幾天,頑疾得到了根治。這使得巡撫對熊慶笏的精湛醫術衷心感佩不已,想保薦他到太醫院就職,但熊慶笏婉言謝絕了。

熊慶笏的心願,就是要把懸壺濟世的心得和醫案留給後人。他一邊行醫,一邊整理古代名醫的醫書,並將自己的醫療案例和心得寫成《扁鵲脈書難經》、《中風論》(道光辛巳,1821年出版),傳給後人,至今都有刊本流傳。

劉道景用一面銅鏡 讓三歲小兒起死回生

清朝嘉慶年間,江西安義縣又出了位學醫的秀才,名叫劉道景(字仰山,號心齋,西元1779—1883年)。他考取秀才在縣學裏讀書準備進一步的科考時,感到自己對黎民蒼生無所作為,於是便放棄科舉。他萌生強烈的濟世安民的志向,四處拜師學醫,不久得以投身在一位名師的門下。經過多年的鑽研和經驗的積累,他成了兒科聖手,遠近馳名,慕名前來找他求醫問藥的人不絕於途。

鄰縣有戶人家的三歲小兒突然得了重病,很快地症狀垂危。家裏人火速去請劉道景醫生診治。可是當劉道景到時,那家人正在給孩子收屍、入殮。劉道景走上前,請人開棺,往裏看了小兒一眼,便說道:「快把孩子抬出來,他還有救。」

一旁的眾人覺得不可思議。孩子的父母一邊擦著眼淚,一邊半信半疑地問他,還有甚麼辦法能把死人救活?

劉道景回答說:「這是熱閉至極的症狀,當下孩子體內正氣將絕未絕,如果方法得當就能把他救活。」

他讓他們去找來一面銅鏡,然後把銅鏡蓋在孩子的肚臍上,一會兒之後把銅鏡拿下用手一摸,發現銅鏡已經熱得發燙了。劉道景等銅鏡涼下來後,又蓋在孩子的肚臍上。就這樣反覆做了幾次之後,剛剛已經死去的孩子竟然有了氣息。又反覆做了十幾次,就聽到孩子哇哇大哭的聲音。劉道景為孩子開了一副湯藥,孩子服用了幾天後,病就完全好了。

據當地人傳說,劉道景救人起死回生的事還有很多,因此大家都稱呼他「劉神仙」。劉道景活了一百零五歲,於道光癸已年七月初二歿。他撰寫的《幼科精華》一直流傳於後世,他的子孫也皆能繼承他救人濟世的志業。

資料來源:同治十年《安義縣誌》卷十六《雜誌‧佚事》、同治十年《安義縣誌‧人物》◇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