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改學生的作文或卷子,牛頭不對馬腳的答案、言不及義的答解……可鬧得人啼笑皆非!這樣式的答案,原來三百年前就已經非常可觀了。看看這兩個不會認字和不會讀書的毒笑話,就能明白一些時人「讀書」的時代風氣。
「太大」難分!
有個父親教心愛的兒子認識「大」字。為了要兒子能夠細心分辨,又以「太」字問他,結果兒子不識得。
父親教他說:「這是太公的「『太』字。」
他日,父親拿「大」字試問兒子。兒子認了一會兒,頗有把握地點頭說:「是了,這是外太公的『太』字。」
三十而立黑白解
老師出了「三十而立」的題目,令學生們作文破題。有兩個學生「黑白解」,「反向思考」剛好成一對,一個往年輕的方向想,一個往年長方向想:
有個學生這樣寫道:「兩個十五之年,雖有椅子板凳而不敢坐呀!」
另一學生這樣破題:「年過花甲一半,惟有兩腿直站罷了。」
石老評曰:「文不在義旨上運思,卻專在字句上著筆,皆此二生之類也。」
時人讀書,不能領略內容意義、要旨,卻專在字句上思索琢磨,這個「三十而立」鬧出的笑話豈不讓人扼腕嘆息嗎!若說彼等說自己三十之時,一事無成、兩袖清風,惟有兩腿直站的份兒,也是當然的事兒吧。
《笑得好》作者簡介:
清代乾隆年間江蘇揚州人石成金,字天基,號惺庵愚人,留下中國十八世紀的笑話集《笑得好》,謔稱「毒笑話」。石成金是清代的醫家,他不僅診斷個體的病情,更是洞察了整體社會善性佚失的病情,進而開出了「笑話」為藥方、為針砭,願以「笑話」作為提振世道、回復人心善性的「度世金針」。他在〈自序〉中這樣說:「人以笑話為笑,我以笑話醒人;雖然遊戲三昧,可稱度世金針。」
石成金是醫家,也學佛、向佛,認為人性本善。然而,在近三百年前,石老已經意識到:物慾橫流昏蔽了善性、風氣敗壞墮落了人心,腐蝕敗壞的世道人心已經是沉痾痼疾,不下猛藥已經救不了了!石老在〈自序〉中說:「予謂沉痾痼疾,非用猛藥,何能起死回生」?所以,他以「毒笑話」醍醐灌頂。過了近三百年後的今天來看看《笑得好》,果若入耳發笑,而且入耳警心, 這就「笑得好」,悟得了「度世金針」三昧!◇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