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大暴雨期間黃大仙嚴重水浸。渠務署最新文件披露,將於黃大仙建造4.7萬立方米地下雨水蓄洪池,紓緩水浸風險,預計5年內完成工程。
渠務署早前向黃大仙區議會轄下地區設施及工程委員會提交文件,就黃大仙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提出建議。文件提到,龍翔道與沙田㘭道交界位處低窪,加上此繁忙路段的雨水渠排洪能力不足,水浸事故將變得更頻密及嚴重。
有見及此,渠務署擬於摩士公園建造地下雨水蓄洪池,並從上游的竹園道建造雨水渠,於暴雨期間將大部份原流經龍翔道黃大仙段的雨水截流至擬建的地下雨水蓄洪池作臨時儲存,待洪峰過後才排放至現有雨水排放系統。
當中工程計劃主要包括,在摩士公園新建一所容量約4.7萬立方米的地下雨水蓄洪池,以及相關的雨水渠和機電設施;於竹園道、鳳舞街、馬仔坑道、黃大仙道及蒲崗村道敷設雨水渠,以及修復蒲崗村道現有雨水排放系統等。
工程會採用「一地多用」理念進行設計,摩士公園三號公園部份地下空間,將會用作雨水蓄洪池。工程完成後,亦會在地面重置現有足球場及其它現有設施,並於風扇房天台提供約700平方米的休憩空間及健體設施供市民使用。不過,於工程期間,兩個硬地足球場及周邊範圍會臨時關閉。
渠務署總工程師何家儀今日(19日)出席黃大仙區議會會議表示,新建蓄洪池加上現有系統,相信足夠應付預計的未來雨量。「整個計劃設計中,我們已經考慮去年9月雨量情況,無論是渠務、渠筒大小,及水缸容量,都等同去年9月雨量的容量。所以如果再有那樣的雨量,我們新建的系統,可以處理未來雨量。」@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