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財經委員會是中共經濟的核心領導和決策部門。據中共官媒報道,中共黨魁、中央財經委員會主任習近平於2月23日下午主持召開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研究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問題,研究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問題。會議議題折射了中共在經濟方面所面臨的巨大困境。

一方面,中共的種種所為導致營商環境惡化,嚇壞了外資和外商,不管現在的中共如何說得天花亂墜,如何給外資作出承諾,也幾乎無人相信,反而是加速撤離。去年有數據顯示,流入中國股市的外國資金,將近九成已經撤離,而「放空中國股票」成為了全球基金經理人趨之若鶩的熱門選項。有專家分析指出,隨著外資持續撤離,中國將會陷入數十年的經濟增長停滯。

另一方面,中共當局在外資撤離、外資難以引進的情況下,希望依靠所謂的「內循環」提振經濟。然而,2023年的數據顯示,帶動經濟發展的投資、消費和出口的三駕馬車已經全部熄火了。

僅2022年上半年,中國已有46萬多家公司倒閉,310萬左右的工商戶被註銷。2022年6月4日,有疑似知情網民引述中國銀行金融系統風控會議消息,全國所有斷供房近4000萬套,銀主盤超過1000萬套。

而且,疫情這幾年,大家肉眼可見的是失業率劇增,工作難找,很多人沒有工作,不得不花自己的積蓄;很多人因為房地產公司、銀行爆煲,被各種債務壓的喘不過氣來,一些撐不下去的人則選擇了不歸路。此外,疫情還導致大量人口消失,人口總量下降,消費也隨之下降。

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共當局不想辦法從根本上改變經商環境、給民眾補助、增強人們的信心,而是出台上述措施,能有多大效用呢?

按照中共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會議的設想,當局將通過專項再貸款、財政貼息、稅費減免等方式,鼓勵企業圍繞技術更新和綠色轉型進行設備更新,同時在消費端,擬推出置換補貼、優惠貸款等政策,激發民眾以舊換新的消費意願。

2009年,在金融危機後,中共也曾推出「以舊換新」政策,當時主要是針對汽車和家電以舊換新。然而,當下有多少企業、多少民眾願意貸款置換呢?或者說,即使有一部份企業、民眾在有補貼的情況下,有意願置換,那麼,短暫的置換消費之後,還是無法刺激擔心朝不保夕的民眾的消費意願。因為對市場、社會前景看低,信心不足,人們更傾向於保守消費,這與2009年的人們還充滿著希望是明顯不同的。

至於降低社會物流成本的目的是為了「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促進生產要素合理流動,暢通國內大循環」,這同樣很難,因為這明顯違背市場規律,且觸碰地方利益。因此,北京在「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上究竟打算走多遠,而不引起地方的反感,確實不太好把握。

從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涉及的議題看,內外政策失措、四面楚歌的中共當局,實在是沒有甚麼良方解決經濟困境,不過是在聊以自慰罷了。

一個值得注意的情況是:既然現在是第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那之前應該已經召開了三次,之前會議所設定的目標實現了嗎?

官媒報道顯示,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是在2023年5月5日召開的,議題是「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但十個月時間走過,實體經濟發展難以樂觀,吃著各種毒食品的人口要實現高質量,也仍處於空中樓閣。

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是在2023年7月20日召開的,議題上「切實加強耕地保護 全力提升耕地質量 穩步拓展農業生產空間」,其目的是希冀糧食「自給自足」。但從各地出現的退林還耕等鬧劇看,各地官員並非真正著眼於農業生產,只是為了政治表態、盲目遵從最高指示而胡幹蠻幹。其結果是農民種地意願更低,耕地質量的提高更無從談起。

而更蹊蹺的是,找遍中共官媒,卻不見任何有關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的報道。是沒有召開?還是召開了但內容不適合公開?

資料顯示,中共第十九屆中央財經委員會一共召開了十一次,2018年和2022年各召開了三次,2019年、2021年各召開了兩次,2022年召開了一次,但不管間隔多長時間,每次會議官媒上都有報道,而且不缺一次。

以此推之,中共第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應該是召開了,否則不會有「第四次」之說,時間或許是在2023年9至11月。因為12月11日至12日舉行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共七常委全部出席,習發表講話,所以在12月召開兩次經濟會議的可能性不高。

那麼,為何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召開,卻不見任何報道呢?是因為為涉及否定李克強時期的某些經濟政策,或者涉及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討論的內容中共不想讓外界知曉嗎?中共到底要隱藏甚麼呢?#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