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東電工(蘇州)有限公司宣佈關閉工廠。近年來,跨國巨頭外資撤離的消息卻不斷見諸媒體,折射出中國經濟的頹勢和複雜的政治環境。
據大陸媒報道,1月7日,日東電工(蘇州)有限公司對員工宣佈1月關廠,2月開始解除合同。
日東電工株式會社是一家擁有94家分公司的企業巨頭,曾先後在北京、上海、廈門、香港、深圳、蘇州和台灣設立了分公司。
蘇州這家企業於2001年7月5日在蘇州工業園區註冊成立,公司投資總額達約1.05億美元,鼎盛時期員工達5,500名左右,佔地面積7萬平方米,是一個製造柔性電路板(FPC)、偏振光片的生產基地。
據網上論壇消息,日方早已組織中方課長以上管理層談判,由於條件沒有談攏,該消息被中方人員提前曝光。日方突然宣判他們失業,令員工們措不及防。員工指責日方隱瞞情況,計劃過年轉移設備和資產。日東電工公司大門前甚至懸掛了攻擊日本人的紅色標語。
網文爆外資「逃離」原因
網上署名「冷眼」的原創文章指出,動靜鬧再大也於事無補,日資去意已決無法挽留。該文分析了導致蘇州外資撤離的原因和後果。
文章指出,近年來,蘇州在產業升級、房地產利市的大旗下,喊出「蘇州不需要底端產業」、「租不起工廠的滾出蘇州」的言論,外資和實業出現撤退凋零現象。
文章稱,蘇州的產業升級口號喊了多年,相伴的是中國人口紅利的消退,企業用工成本、土地成本的不斷提升以及綜合稅率居高不下。這是促使不少企業被迫撤離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
此外,蘇州的房價暴漲,物價飛漲。為減少企業生產成本,高端的工廠直接回流本土,中低端的轉移到東南亞國家,「蘇州已經被空心化。」
最後,高稅務成為驅趕外資撤離的一個重要因素。文章認為,2017年年初,美國硬碟製造商希捷關閉中國蘇州工廠、裁員2千餘人,江蘇省要求希捷補繳15億稅款被認為是希捷「逃離」中國的原因。
同時,十多年的土地財政,已經讓地方政府失去上個世紀90年代招商引資的動力。他們只需要大手一揮,批地賣地,就有滾滾財源,讓財政充足無憂。製造業那點微薄的稅收,已經瞧不上眼了。
蘇州曾是五百強聚集地
「愛來不來」、「好走不送」已經成為他們對待外資的態度。
文章稱,蘇州曾是世界五百強企業的聚集地。自2009年以來,在這裏的外資企業卻相繼拔起營寨。耐克、阿迪達斯、聯建、宏暉、飛利浦、普光、華爾潤、諾基亞、紫興、希捷、及成…。這一長串曾經讓蘇州人驕傲的名字,個個都曾聲名赫赫,員工動輒上萬的企業。
文章指出,這些外資企業的撤離,不僅意味著員工失業,依靠其生存的整條產業鏈也被斬斷,一大批同胞將要失去飯碗。目前很多高端製造業核心技術,其實都被歐美日企業所掌握壟斷,經過40年的發展,我們還僅僅是學到了皮毛,產業升級遠遠沒有完成。
去年10月,日本相機製造巨頭尼康宣佈關閉無錫工廠,裁員2千多人。當時有評論指,「外資撤退已經不是甚麼新鮮事了」。但對外資依賴度更大的蘇州,其實隱患更大。
撤離:2009年來的大趨勢
從2008年開始,香港李嘉誠旗下的長和繫在中國不停地甩賣資產,據不完全統計,至少已經套現了超過了1,500億元。
2016年沃爾瑪全年關閉了十餘所位於中國二三線城市的超市;2016年2月,諾基亞關閉了位於上海金橋的工廠;2016年5月,飛利浦公司關閉了深圳的公司,並遣散了員工;2016年的5月,集成通訊關閉了中國大陸的所有工廠;2016年的9月,花旗銀行以197億元人民幣向中國人壽完成出售其持有廣發銀行的全部股份。
2017年的1月9日,麥當勞把大陸及香港的餐廳經營權以161億港元賣給了中信銀行和凱雷;2017年1月中旬,美國科技公司(甲骨文)剪裁了200多個北京研發崗位。
有評論指,外企「中國夢」破碎背後,折射出中國經濟的頹勢和複雜的政治環境。◇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