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預計全球將有近70個國家舉行近100場選舉,投票結果將反映並繼續影響日益不穩定的地緣政治和經濟環境,例如共產中國和美國與西方世界之間的衝突,俄烏戰爭,以及全球化議題。
本文重點介紹其中五場關鍵選舉:美國大選、歐洲議會選舉、俄羅斯大選、印度大選和台灣大選。
美國大選很大可能會影響全球經濟、政治和地緣關係;歐洲議會選舉將影響未來歐盟總體政策和立場的向左轉還是向右轉;俄羅斯大選將看到現任總統普京是否能夠繼續掌權以及他對烏克蘭戰場如何收盤;印度大選將看到這個能在中俄之間博弈的亞洲最大民主國家是否會繼續選擇親美的路線;而台灣大選更會看到這個島國如何在親中和親美之間選擇,並直接影響中美關係和台海危機的走向。
下面根據日期順序來看一下這五大關鍵選舉的主要看點。
1月13日:台灣大選
2024年台灣總統大選共有三組正副總統候選人,執政黨民進黨(俗稱「綠營」)推出的人選是副總統賴清德和前駐美代表蕭美琴拍檔;在野黨中國國民黨(「藍營」)的人選是新北市市長候友宜和中國廣播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趙少康;第三個黨派台灣民眾黨(「白營」)的人選是該黨主席柯文哲和立委吳欣盈。
民調顯示,民進黨在2024年大選中仍是最大政黨,這也反映出總統蔡英文政績可嘉,但是受憲法限制,蔡英文已競選連任一次,不能再繼續競選。
與對岸中國大陸的關係是台灣2024大選的一個主要話題,鑒於「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失敗和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戰爭,民進黨主張捍衛台灣的民主和自由,並通過加強與美國的聯繫來阻止共產中國對台灣的入侵。國民黨和民眾黨則更傾向於和中共達成某種和平協議以防止戰爭。
台灣選民可能更傾向於維持台海現狀。以往經驗顯示,當中共試圖透過激進的軍事演習或公然向國民黨示好來警告台灣選民遠離民進黨時,可能會產生相反的效果。
2024大選投票前,中共方面會採用何種手段影響台灣大選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地方。如果民進黨的賴清德和蕭美琴勝出,中共方面又會做出何種反應?這也有可能會影響美國的對台和對中政策調整。
3月17日:俄羅斯大選
俄羅斯現任總統普京的支持率大約是70%,他的忠實選民主要是依靠官方媒體獲取新聞的富裕精英和55歲以上人群。
目前,71歲的普京還沒有宣布參選。根據2020年俄羅斯憲法修正案,普京以前的總統任期數被清零,他可以再次競選,但是只能再當選兩次,每屆總統任期6年。
修正案提高了總統候選人的資格要求,例如,需要在俄羅斯境內住滿至少25年,以前的規定是10年;以及從未有過其它國家的國籍和永久居民權,這是一項新要求。
普京已經監禁了他的最大潛在對手之一,阿列克謝.納瓦爾尼(Alexei Navalny)。
選舉期間的主要焦點會是討論對烏克蘭戰爭的過程、成本和結果,以及因戰爭受到國際制裁導致俄羅斯經濟變差並對普通公民日常生活的影響。
一個重要看點是,普京是否會在2024年3月之前結束戰爭。
如果普京勝選,還需要關注投票率,如果有大量俄羅斯選民棄權不投票,那麼普京的勝利合法性可能會受到質疑,並可能引發反對派的抗議行動。
如果普京強勢當選,那麼可能更難有人能夠撼動他。
如果普京敗選,或因健康原因無法參選,那麼俄羅斯能否藉此機會進行轉型?
4月和5月之間:印度大選
自從2014年當選並在2019年贏得連任的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在印度選民中已經獲得比較高的個人聲望。儘管他所在政黨「印度人民黨」(BJP)的多數席位有所減少,但是也足以推動他繼續第三個任期。
印度的反對派組成了一個由26個政黨組成的聯盟,其縮寫為「INDIA」,但是「INDIA」的領導人始終無法能夠對莫迪構成競爭力。
在莫迪執政期間,印度在與中國競爭國際製造業中心的地位,該國2023年GDP增長預計為5.9%,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這可以使印度成為2023年成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
同時,莫迪還提升了印度的地緣政治地位和海外戰略自主權。順應美國的印太戰略,印度和美國雙方都有意願加強雙邊合作關係,美國把印度看作一個可以在印太地區制衡中共威脅的盟友。莫迪與美國現任總統拜登和前任總統特朗普都建立了良好的個人關係。無論美國2024大選的結果如何,都不太可能影響美印關係的良性發展。
目前對莫迪競選可構成嚴重威脅的是食品價格急劇上漲。但是,印度的經濟前景得到一致樂觀的認可。莫迪領導下的印度在經濟、地緣政治和世界秩序中的角色都處於上升趨勢,這都有利於莫迪的第三次當選。
在印度之外值得關注的是,共產中國是否會在印度大選期間製造邊界衝突,或者是否會以其它形式干涉印度選舉。
6月6日到9日:歐洲議會選舉
這是一個涉及國家最多的單場選舉。歐盟的27個成員國的四億多選民需要投票選出本國在歐洲議會中的政黨代表。目前,歐洲議會共有705名議員。
關於氣候、移民和經濟政策的立場會成為選舉討論的重點。鑒於荷蘭在11月剛剛結束不久的大選中,由反對非法移民和反歐盟的右傾政黨成為最大贏家,這對其它歐盟國家的右傾政黨會形成極大鼓勵和推動力,因此目前對2024歐洲議會選舉的預期是:反對經濟難民、非法移民、脫碳綠色能源和氣候變化的政黨會獲得更多席位,這預示著未來歐盟的對內政策重心將向右轉。
2024到2029任期的歐洲議會可能會結束目前歐盟雄心勃勃的脫碳綠色新政計劃,以及收緊歐盟的移民和庇護制度。
烏克蘭的戰爭狀況以及未來歐盟與俄羅斯的關係也將影響選民的心情,歐盟東擴問題也會得到選民的關注,關於對烏克蘭和巴爾幹半島加入歐盟的前景,包括政治和經濟後果,都會在選舉期間進行熱點辯論,這也將是下屆歐洲議會的關鍵立法議題。
歐洲議會選舉在2019年的投票率上升,當時因為年輕人的參與率較高,這種趨勢是否會在2024年持續下去?促使選民願意投票的因素是對地方、國家和歐洲情緒的混合,因此選民可以藉此機會發出對本國政府政策的不滿,並對本國的下一次國家層面選舉發出信號。
對於預期向右轉的歐洲議會,各國左傾政黨將如何維護他們的利益並與日益上漲的右傾保守勢力進行抗衡也會是又一個關注點。
11月5日:美國大選
儘管前總統特朗普面臨眾多法律挑戰,而現任總統拜登被多數選民認為年齡太大,但是兩人都在各自政黨中保持無人能撼動的主導地位,因此美國很可能將迎來連續第三次勢均力敵和結果難測的總統選舉。
過去兩年,儘管勞動市場強勁、薪資上漲和通脹緩解,但是超過三分之二的選民仍然認為美國正朝著錯誤的方向前進。這讓拜登的民調支持率持續低迷。
但是民主黨領導層仍然對拜登抱有樂觀的希望,尤其當民主黨在2022年中期選舉和2023年地方選舉中出人意料的獲勝後,他們認為只有拜登能夠擊敗特朗普。
最近一年來,對特朗普的各種起訴增強了他在共和黨初選選民中的支持率,但這也給他在最後的潛在大選對決帶來一定的風險,到時對特朗普的挑戰是他能否贏得中間選民和獨立人士的支持。
美國目前的政治兩極化和左右文化戰爭也是影響選民如何投票的重要因素,特別是涉及到種族、性、墮胎、學校教育和槍枝管制法等問題,這會激發兩黨的基礎盤選民出來投票,但這些問題是否也會激發關鍵搖擺選民的熱情,從而決定最後的獲勝者,這是值得關注的。
此外,美國大選的結果經常會由一些關鍵州來決定。亞利桑那州、佐治亞州、密歇根州、內華達州、新罕布什爾州、北卡羅萊納州、賓夕凡尼亞州和威斯康辛州是2024年總統大選中最具有競爭力的八個搖擺州。這些州的選民意願如何搖擺更是值得關注。#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