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地緣政治和中國經濟放緩等因素,西方各國開始針對中國去風險化,促使外企離開中國或減少在中國的生產,轉而從東南亞、東歐和墨西哥等地採購更多產品。隨著供應鏈轉移和外資加速撤離,人民幣和中國經濟受到衝擊。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3月份第一次提出「去風險」這一概念,5月份G7峰會上寫入公報。這個詞再在六七月份的西方領導人外交出訪中被反覆提及,「去風險」成為主導西方對華關係的最新共識。

路透社11月17日報道,總部位於佛羅里達州的傢俬公司Industry West行政總裁兼聯合創始人佐敦英格蘭(Jordan England)表示:「我正在尋求離開(中國)。」

「總是『中國+1』。」他說。他指的是2018年美國對中國商品徵收貿易關稅後,許多企業開始實施多元化戰略,以確保不完全依賴中國供應商。他補充道,現在「就像『+10』(plus-10),然後再是中國。」

外企拒將收益再投資 且撤離資金

在今年大部份時間裏,外國投資者一直對中國市場感到不滿,過去一個月發布的數據清楚證明西方國家去風險策略對中國經濟體的負面影響。

10月份中共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降至49.5,時隔一個月再度陷入收縮區間;而出口則加速下滑。中國7-9月外國直接投資首次出現季度逆差,顯示資本外流壓力。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Nicholas Lardy在一份報告中表示,新數據顯示外國公司不僅拒絕將收益再投資,而且正在出售現有投資並將資金匯回本國。他補充說,這種趨勢可能會進一步削弱人民幣,並削弱中國的經濟增長潛力。

對中國經濟長期前景擔憂

企業界長期以來對地緣政治、中共收緊監管以及國有企業更有利的競爭環境感到擔憂。但四十年來,外企高階主管首次對在中國的長期成長前景感到擔憂。

智庫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Conference Board)發布一項調查顯示,今年上半年以來,外企對中國的看法變得「更嚴肅」,銷售展望下滑,資本投資與聘僱預期陷入50以下的負面區間。

其中超過三分之二的受訪行政總裁表示,中國的需求尚未恢復到新冠疫情前水準,對於未來半年的資本投資情緒不佳,其中40%的受訪者預計針對中國的資本投資將在未來六個月下降,半年前該數據是9%。

針對未來半年,中國招聘展望的信心指數從今年前半年的54分降至46,近三分之一的受訪行政總裁預期精簡人力,上一次調查比率僅9%。

該智庫上月針對35家跨國公司,主要是美國與歐洲企業的中國區行政總裁展開調查。

英格蘭也表示,他擔心為國內市場生產的中國供應商將如何應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嚴重低迷。「我擔心這些工廠的工人數量會從500人減少到200人,再到100人。」他說。

中共提議受到質疑

貿易機構稱,鑑於更廣泛的中共反間諜法、對諮詢公司和盡職調查公司的突擊檢查以及出境禁令,中共總理李強在疫情後宣布中國向外國投資者開放的提議,遭到一些西方董事會的懷疑。

歐洲公司對中共向中國製造商提供的貸款的公平競爭方面表示擔憂,而加中貿易理事會董事總經理Noah Fraser表示,2018年至2021年兩名加拿大人被中共拘留的陰影仍在。

在私募股權領域,雖然專注於亞洲的基金已向中國配置資金,但Preqin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24日,2023年沒有以任何貨幣籌集的基金專注於中國,而2022年為2.1億美元,2019年為132億美元。

春華資本創始人胡祖六例舉了外企的三個持續擔憂:中國宏觀經濟不確定性不斷增加、「資本市場前景黯淡」,以及對中共過去針對科技和教育等高增長行業的打壓和監管。

胡說:「科技公司和其他私人企業必須能夠利用公共市場進行融資和流動性,因此中國目前的市場狀況對實體經濟造成了相當大的損害。」

他補充說,專注於中國的私募股權公司正在將資金轉移到東南部亞洲、澳洲和歐洲。

4月27日,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在一次政策講話中表示,去風險從根本上意味著有彈性、有實效的供應鏈,確保不會被任何一個國家所脅迫。◇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