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僧眾習武由來已久。因為武功和禪法同理同源,因此少林武功一招一式都帶著禪味。少林武功以禪入武,以武入禪,又延伸出其它拳法,都體現著「天人合一」的傳統理念。

少林武德 平亂護國

靖康元年十一月,金軍進攻大宋京師。僧人「趙宗印」參禪之餘,也喜歡談論兵法。他曾帶領兩支僧兵「尊勝隊」和「淨勝隊」協助范致虛(北宋名臣)抵抗金兵。時任宣撫司參議官的范致虛和少林關係密切,他曾將蔡京(北宋末年宰相、書法家)書寫的「面壁之塔」四字,刻在石碑上,立在「初祖庵」。因此人們猜測,這兩支僧兵中極有可能有少林武僧。

大明時期,少林寺最富傳奇色彩的武僧是「三奇和尚」周友,此人號稱「天下對手,教會武僧」。他的僧俗弟子就達上千人。他曾參與征討霸州反明起義軍、平定雲南之亂、青州礦丁作亂。他武藝出眾,驍勇善戰,戰功顯赫,立下三次奇功。

大明皇帝對佛門的支持,使少林寺也深受其惠,少林禪法和武功於此時得到長足發展。由周友訓練的少林武僧,還參加了征討師尚詔(河南農民起義首領)和抗擊倭寇的系列戰事。

大明萬曆年間,進士程紹巡撫河南時,到少林寺觀看比武。他認為,少林武僧功夫卓越,他們操演金戈,剛強健力猶如金剛降魔,能夠輕鬆地制伏猛虎。少林僧人懷抱一腔忠義,離亂之時能夠護國除亂。他們保護邦國,勘定混亂,以此發揚佛門光芒。

萬曆年間,每天,少林寺都有上千名僧眾集體晨練,場面非常壯觀。少林武功剛柔相濟,用力時,猶如山洪崩瀉,勢不可擋;虛晃時,猶如秋風掃落葉,一閃而過。風氣呼號,猶如乾坤蕩漾;呼聲激烈,似震山川。

明朝大臣「公鼐」擔任翰林院學士兼兩朝實錄副總裁,他在少林寺觀看武僧比武後,寫下了《少林觀僧比試歌》。他說,中土佛門以嵩山少林為首,上千名僧人集體練武,場面震撼人心。僧人的吶喊聲猶如雄獅大吼,震動房屋上的瓦礫;彼此揮劍操戈練習,但見劍光陸離,飆馳紛紛。少林武德發揚至今,對社稷也很有補益。

公鼐感佩少林武僧身上流淌出的浩然正氣。

少林壁畫 隱含絕學

由於民間屢次發生反清復明活動,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頒布禁武令。大明時期上千僧人集體晨練的壯觀場景消失了。少林寺僧人回到「晝習經典,夜演武略」的狀態。至今,少林寺千佛殿深陷的腳印,就是武僧苦練武功的寫照。

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清朝大臣「完顏麟慶」奉命祭祀中嶽,順道遊覽少林禪寺。齋飯結束後,麟慶提出要見識一下少林武功。由於朝廷禁武,少林住持「湛峰」感到為難。

麟慶寬慰他說:「少林拳法剛健勇猛,習武之俗古來已久。只要僧人遵守國法僧綱,又是為了保護名山,習武未嘗不可。」

湛峰就囑咐湛洛、湛舉、湛謨等武功高手,帶領武僧演示拳法和器械格鬥。

少林武功並未因禁武令而徹底消失。此後還誕生了一位集大成者「吳古輪」(也作吳軲轆),他將禪學、武功和醫藥齊集一身。

大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年方5歲的吳古輪到少林寺出家,拜湛謨為師,法號:寂勤。他性情敦敏,天資過人,苦練武功16年,功夫達到高深精純。少林寺僧人送他一個雅號「白虎星」。

清末時局離亂,為給後人留下拳譜,吳古輪和他的師叔「湛舉」率領僧眾再現麟慶觀武時的場景,由偃師畫工吳閣繪製下來。少林寺白衣殿北壁中央的藍衣白面推掌者就是吳古輪。

在南、北壁上的兩幅壁畫,記錄著看似普通的練武場景,實質隱藏了少林武功的多種拳法,包括刀槍、劍戟、鞭杖等器械的對練招式,以及當時武僧的精神風貌。因此,後人稱此為「少林寺白衣殿校拳圖」或稱「捶譜圖」。

獨步天下的少林武功,隨著時間的造化、王朝的更迭,也數度翻騰沉落。時間的縫隙也逐漸定格少林武功的風采。

「曲中山水參琴趣,壼裏乾坤得醉禪。」站在嵩山,送古迎今,慨嘆前朝過往。在這裏,少林僧人曾經臨風對月,撫琴而歌;曾經笑傲希夷,堪愛日月循環不老。世間的列鼎雄豪,在靜寂的山中也都轉頭悄悄。

歷時千載的少林古寺,是否還會骨健神清,在天地之中高吟古調,鎮守一方?◇(待續)

(Freepik.com)
(Freepik.com)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