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中國(中共)政府發布經濟數據,前三季度經濟因消費增長而超預期,但是,房地產投資大跌,已連續17個月負增長。專家認為,經濟增長數據並未吸引投資者,股市今天仍下跌,由於中共政策不穩定,外資持續出逃,中國經濟痼疾難解。

中國經濟增長快於預期 專家:未來或仍相對艱困

中共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經濟第三季成長快於預期。GDP年增4.9%,高於預期的4.4%;而第二季成長6.3%;第三季GDP環比增長率從第二季的0.5%加速至1.3%,高於預期的1.0%。

前三季GDP增長5.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2107億元,同比增長6.8%。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說,這為完成全年5%左右的預期目標打下非常好的基礎。此外,摩根大通和野村證券調高了中國2023年經濟增長預期。

中華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王國臣18日對大紀元分析,首先華爾街券商的預期相比年初的6%還是比較低的;其次,看起來消費是在復甦,確實比上個月好,可是頂多也只不過是6.8%的增長率。

「我們在年初時算過,至少要兩位數才能夠支撐5.5%以上的經濟增長率,你要5%那也要8%以上的消費增長率,所以情況其實不樂觀。尤其是投資還萎縮到3.1%,出口衰退5.7%,如果再加上進口,大概貿易順差跟去年比衰退1%左右。」

王國臣說,當然中共官方的GDP數據跟實際可能還有一定落差。所以中國的復甦不是想像中的這麼好,只不過比上個月好一些,總的來講,未來可能還是相對艱困。

美國政經學者黃大衛18日也對大紀元表示,「整個來說,還不能說現在復甦,應該說中國經濟在底部算是穩住,不再向下深蹲,但是還不能夠作為經濟方面的反彈或者復甦的一個表象。」

他認為,數據公布正值「一帶一路」峰會召開之際,又剛過去一個十一長假,相比去年「清零政策」,消費方面顯著增加,這並不能作為一個判斷市場轉向的因素以及經濟復甦的表現。

房地產投資額連續17個月負成長 加劇通貨緊縮

周三(18日),統計局還公布了「全國房地產市場基本情況」,今年1至9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額人民幣8兆7269億元,年減9.1%;其中住宅投資額6兆6279億元,年減8.4%,已經連續17個月呈現負成長。

王國臣分析,這個房地產確實是關注點,其實不只是房地產開發投資。「如果從上游來看,土地拍賣也在萎縮,還有土地拍賣價也往下掉,換句話說,後續幾個月的房地產開發投資一定會再往下走。」

「從中游房地產開發投資來看,或者是所謂的新開工面積或是在施工面積,也都是往下走,到末端的銷售面積跟銷售額也都往下走,所以整個房地產景氣,似乎並沒有因為8月份當局開始救市而稍微鬆動,跟預期差不多。」

現在的問題,「不是民眾不願意買樓,而是大多數民眾沒有足夠能力或資金買樓,所以房地產的走勢,如果只是單純鬆動需求端跟住戶端的管制」,王國臣覺得沒有辦法達到北京當局的預期效果。

對於後續會如何拖累經濟?王國臣認為,第一,房地產佔整個中國大陸GDP的三成左右,如果加上相關產業,當然,房地產不景氣,中國大陸經濟也不會好。

「但遠遠不止於此,房地產佔地方財政收入大概有六成到七成左右,所以房地產如果拍賣不順,土地財政萎縮,地方政府的財政會更加地窘迫。」

另外,他說,「從居民來看,大概也是六成左右的財富都來自於房地產,所以房地產如果縮水、樓價下跌,那民眾的資產也是萎縮的。

「總的來講,那就會加劇整個中國大陸的通貨緊縮或經濟衰退。」

黃大衛也表示,「房地產主要是影響市場信心,會令整個中國的消費者在市場上不敢消費,拖累房地產投資,還有消費這兩大領域,也會導致一個惡性循環,拖慢經濟復甦的步伐。」

經濟增長數據並未吸引投資者 股市下跌

近幾個月來,中共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來重振正在下滑的股市,從降低交易成本到刺激保證金融資和保護小投資者。但未能扭轉嚴重的負面情緒。

周三,股市反應仍然冷淡。A股三大指數低開低走。截至收市,滬指報3058點,跌0.8%;深成指報9816點,跌1.24%;創指報1938點,跌1.2%,均創年內新低。

兩市成交額7666億元(人民幣,下同),北向資金淨賣出近12億元,連續4日減倉。個股呈普跌態勢,兩市超4700股下跌。

過去幾十年,投資者蜂擁去中國大陸投資,王國臣認為,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國從早期的世界工廠轉向世界的市場。但是中國大陸的內需,可以看到現在的通貨緊縮和消費低迷,這個內需市場到底還有多寬廣,事實上就打一個問號了。

第二,如果要到中國大陸做生意,又要面對反間諜法的問題,所以在大陸做生意沒有政治安全,即外商投資的政治風險在拉升。

第三,如果從世界工廠的角度來講,中美貿易戰會繼續,再加上中國大陸本身的生產環境在惡化,包含勞工成本的提升,或是環保成本的提升。所以這些企業就會往外移。

美國銀行分析師對路透社表示:「持續缺乏協調一致的寬鬆政策導致了人們的疲勞和沮喪。」只有四分之一的受訪者已經建立或正在建立風險敞口,其餘的人則轉向其它地方或不相信。

中共與西方關係緊張 外商憂慮:北京政策不穩

近期,中國與美歐之間的關係持續緊張。黃大衛說,未來中國經濟是否能夠吸引國際投資者的投資,主要決定於中國的國際關係、國際貿易方面是否能夠復甦。

黃大衛說,中國不是由於製造業發達,才成為製造業大國,而是歐美放開市場,讓中國商品可以自由進出歐盟跟美國,這才是它成為製造業大國的一個先決條件。但是這個條件在逆轉中。

「從全球出口的盈利跟金額來說,歐美還是佔據60%以上的比重。所以,關鍵點還是中美歐之間是否能夠改善國際關係,要是能,對投資者來說是有吸引力的。」

王國臣說,最近有個名詞叫做點殺,「中國大陸的政策現在變成,如果經濟失速,它會踩油門放水去刺激經濟,可是一旦放開手去刺激市場時,可能會加大整個炒作的氛圍。

「為了避免風險,就會在下個月緊急踩煞車,所以變成政策上的速度或節奏難以捉摸。你不知道它下個月到底是否寬鬆,寬鬆多少,或是它何時要轉向緊縮,緊縮到多嚴厲。」

再加上「反間諜法」,他說,「一方面跟你講,我要加強外商的經濟安全,或者是國家安全;可是另一方面,又跟你說要改善營商環境,或是降低外商准入的限制,擴大對外開放。

「所以它方向到底是左還是右,然後速度方面忽快忽慢,忽前忽後;讓整個外商增加對中國不確定性的看法,所以這是另外一個最根本的原因。」

中國經濟如何走出困境?專家:很難脫困

對於中國經濟未來如何走出困境?王認為,現在看不到一個解決方法,不太可能走出困境。

他說,「首先,就說三架馬車,消費方面,我們在年初估計或是整個長期趨勢來看,基本上都是往下走,不是這一兩年疫情的關係,從2012年之後,就從兩位數逐漸到個位數了,所以整個消費的頹廢是結構性的因素。

「第二,投資活動的衰退是最近幾年比較嚴重的問題,很主要的就是反映出來,地方的債務或地方的財政出現問題。所以讓中國大陸沒辦法繼續透過政府的投資來拉抬整個經濟增長。

「另外很重要的投資來源,包括民營經濟,經過前幾年中共當局對網絡平台,或是房地產的整頓,民營經濟的動能在往下走;還有整個國家安全審查在趕走外資,所以未來的投資也不看好;最後一個,整個出口方面,對美出口仍然是兩位數地往下走。」

今天(18日)開「一帶一路」峰會,他說,「從過去幾個月的數據看,對『一帶一路』國家的出口總額也不足以覆蓋整個對美國的出口,這意味著後續中國大陸的出口一定是萎縮的。」

「所以三駕馬車你看不到一個動能,中國大陸的經濟可能至少明年是持續悲觀的。」#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