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傳科大擬開辦本港第三間醫學院,早前與立法會議員開會時透露願景。其中一名與會議員林哲玄今(12日)早在一個港台節目表示,項目落實時間未定,但科大會較注重培養科研人才,他希望新醫學院能幫助香港發展成國際醫學教育樞紐,但憂慮資源配套,指有發展空間但「條路係長」。

林哲玄表示,科大新醫學院落實時間未確定,但有意採取「學士後」模式,入讀的學生要先有本科學士學位,課程一般是4年,但未確定。不過科大會較注重培養科研人才。他希望新的醫學院能幫助香港發展成國際醫學教育樞紐。他續指,香港現時的醫學服務水平相關高,但要再進一步一定要靠科研力量。

不過林哲玄坦言,香港科研資金不算多,其他配套方面,如臨床研究基礎只有700多萬人,加上地方較小,故要進行地區性合作或與國際組織合作,不應「關上門」只訓練醫生服務香港,形容「(發展)空間係有,條路係長」。

他又指出,籌備一間醫學院需時,要先有規劃、得到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批准、覓地興建、招聘教授、尋找合作醫院、課程要得到醫務委員會批核。他補充指,估計聘請教授須全球招聘,而且醫學院不僅是興建普通教學樓,須配備高規格實驗室。故他認為要靠一間新的醫學院解決本港短期內的醫療人手不足問題是不切實際。

據悉科大方面有意參考北美大學模式,讓學生以「第二學位」形式入學,即持有非醫學系本科學位亦可報讀。林哲玄指出,這種模式的學生在學術根底有優勢,例如學生持有Ai方面的學位,或對他未來研究AI在醫學方面的發展有幫助;而且他們年紀較大亦會較成熟。

對於有人擔心新醫學院注重科研,畢業生在臨床能力會較欠缺。林哲玄則指,即使投放較多資源培養科研能力,但學生成功畢業仍會是一個稱職醫生,「如果唔能夠訓練稱職醫生出來,醫委會都唔會批佢」。他又指不少醫學研究是臨床研究,可以一邊醫治病人,一邊發展更好的醫治方式。

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在同一節目表示歡迎科大醫學院計劃,他指過去數年醫生人手短缺,當局用盡方法挽留及招聘都未能大幅增加人手,認為成立新的醫學院有助紓緩人手不足問題。而且本地培養的醫生較熟習香港環境。

另外,他亦認同未來醫學發展的大方向是科研,如人工智能、 大數據、遙控手術等,科大具有優勢。@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