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世紀暴雨,港府的應變措施引來市民批評。政府在此場暴雨前一周,為應對超強颱風蘇拉襲港,曾經「全政府動員」。

但是今次暴雨下政府的應變及動員表現,遭市民詬病及批評為「做騷」,更有人將政府是次表現,與其年初演習「全政府動員」聲稱達標相提並論,直言是「演習成功、實戰失敗」。

陳國基:今上學上班「應該無問題」

本港遭遇十多小時的持續暴雨,多區出現水浸或山泥傾瀉。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在昨日(10日)下午召開記者會說,本港市面「回復基本正常運作」,周一上學或上班「應該無問題」。

陳國基表示,部份地方仍然要維修及善後。天文台預計天氣本周初稍為好轉,政府會分輕重緩急安排完成善後,令社會回復正常運作。

署理教育局局長施俊輝補充,接獲117所學校的校園損毀報告,其中一間需要等待電力設施零件,其餘學校的維修工作相信能在周日完成。不過有10間學校因校園受到破壞,暫時不能在周一提供面授課堂,會通知家長及學生並作出替代安排,包括進行網課。

9月9日,黃大仙站部份月台恢復運作。(劉駿軒/大紀元)
9月9日,黃大仙站部份月台恢復運作。(劉駿軒/大紀元)

屋宇署:紅山半島兩屋有僭建物

持續暴雨後,港島大潭豪宅屋苑紅山半島出現山泥傾瀉,有3間屋受影響,其中72號屋被當局評估有明顯危險,需疏散佔用人。

屋宇署回覆本報查詢表示,紅山半島第70號屋的最低一層平台有一個約5米乘13米僭建物,另外於該樓層後面有一個5米乘6米僭建地庫,但整體樓宇結構沒有明顯危險,毋需即時圍封。

第72號屋在最低一層平台,近政府斜坡位置,僭建一層約17米乘9米地庫,並非法拆除部份擋土牆以建造該地庫窗戶。另外,屋宇署發現第72號屋對出政府斜坡上有一個非法新建水池,惟未能確認水池結構是否連接被非法破壞的擋土牆。

至於第74號屋的戶主則拒絕屋宇署人員入內,屋宇署已發出「擬申請進入處所的手令通知書」,並將向法庭申請手令要求進入該處所。

屋宇署強調會全力先處理山泥傾瀉引致的樓宇安全問題,其後會跟進相關執管工作,至於紅山半島的其它屋宇若發現僭建物的情況,署方亦會「以風險為本原則」按序處理。

本港多處出現山泥傾瀉,包括港島大潭豪宅屋苑紅山半島,有建築物地基疑懸空。屋宇署回覆本報查詢表示,紅山半島兩屋有僭建物。(宋碧龍/大紀元)
本港多處出現山泥傾瀉,包括港島大潭豪宅屋苑紅山半島,有建築物地基疑懸空。屋宇署回覆本報查詢表示,紅山半島兩屋有僭建物。(宋碧龍/大紀元)

市區防控標準大部份是二百年一遇

本次暴雨,天文台總部錄得自1884年有紀錄以來最高的一小時降雨量,渠務署形容這場雨屬「500年一遇」重現期的雨量,惟本港無500年前的降雨紀錄。

前香港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胡宏俊在YouTube節目上指出,「多少年一遇」並非指這件事件每隔多少年就會重複一次,而是關於一個概率。如果「500年一遇」,應該是倒轉理解,這件事件出現的機會每年有五百分之一,可能連續兩年、連續3年都遇到。

他指出,工程人士在設計每一個工程,首先都要回答抵擋多大的洪水,如何表達洪水的程度,一般渠務署會常用的說法都是「多少年一遇」。「香港市區的防控標準大部份地方都是二百年一遇。一般來說,抵抗五百年一遇,現今世界上不是很多城市可以達到這個標準。」

港府應變措施引批評

本港7日晚到8日受到有紀錄以來的大雨蹂躪。7日晚上11時44分政府發稿,稱獲深圳有關當局通知,深圳水庫將於16分鐘後的8日0時0分排洪,市民批評僅有16分鐘準備。

翌日記者會由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渠務署署長徐仕基「自爆」,早在排洪前45分鐘,即晚上11時15分,警務處已經接獲深圳當局通知,晚上11時40分渠務署方接到警務處通知。不過,眾官員在記者會上都聲稱,排洪無導致深圳河氾濫。

8日午夜到凌晨,網上紛紛傳出相片及影片,顯示各區水浸情況。特首李家超8日凌晨1時19分,在社交平台呼籲市民儘量留在安全地方。不過政府在凌晨2時30分發稿,仍稱要到早上6時前,方公布8日是否須停工停課。

雖然凌晨4時左右,九巴及城巴宣布日間路線要停止服務,但是政府仍然未有反應。5時34分,政府方出稿首次動用「極端情況」形容香港的情況,宣布停課;但未有宣布停工,而是將決定權交到勞資雙方,「呼籲僱主應參考八號風球下的工作安排」。7時10分,政府又發稿,指勞工處「提醒」僱主,除必要人員外,不應要求僱員返回工作地點上班。早上10時48分,政府才表明:「在極端情況存在期間的工作安排等同八號熱帶氣旋警告生效的情況」。

9月8日,黃大仙地鐵站外情況。 ( 宋碧龍/大紀元)
9月8日,黃大仙地鐵站外情況。 ( 宋碧龍/大紀元)

政府12名官員,以政務司司長陳國基為首,更要到下午2時半才見記者,此前並無高官現身。

而政府8日未有宣布停工,黑雨下至少兩名工人被洪水沖走。工業傷亡權益會昨日(10日)狠批政府在宣布停工方面態度閃縮,認為如政府及早宣布停工,完全可以避免事故,促請政府儘快檢討。

「緊急警示系統」 形同虛設

上述重要消息及公布,除了遭批評決定慢、字眼含糊,亦被批評未有動用「緊急警示系統」。

政府動用1.5億元建立的「緊急警示系統」,在去年疫情期間曾首次發出緊急警告,全城的手機都響起警報聲。訊息稱伊利沙伯醫院已變為「定點醫院」,提醒市民不要前往該院求醫。事後政府被批評濫用系統。

對於今次政府未使用「緊急警示系統」,陳國基回應稱,是次暴雨是前所未有,天文台已經在不同時段發出暴雨警告,認為已經足夠,市民應該清楚了解情況。

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則稱,緊急警示只適用於突發事故,如停電等情況。相信任何市民只要醒來,都會知道是否有「黑雨」情況,今次無必要使用緊急警示系統。

不過,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資料指,該系統發送的訊息可以分為「緊急警示」或「極度緊急警示」,以在極端天氣、嚴重的公共安全和衞生事故等緊急情況下,通過流動網絡向流動服務用戶發出有迫切性的公告及訊息,使公眾得以迅速採取應變措施。

李家超與關愛隊同被批「做騷」

從7日晚上開始大雨起,特首李家超的Facebook只在凌晨1時許及中午發出貼文,後者宣布啟動公務員「動員機制」協助處理,但他無出席8日下午的記者會。

到當日下午雨勢放緩,天文台在下午4時45分取消黃色暴雨警告信號後,李家超才前往慈雲山(南區)社區中心,探望受暴雨影響的市民,又到筲箕灣耀東邨視察山泥傾瀉情況。其中耀東邨8日上午無食水供應,居民要到水務署的水車打水,有該邨街坊向傳媒稱,李到場無濟於事,大雨後情況已經混亂,李卻到場「做騷」。

晚上李家超的Facebook發文,並附上當日的視察相片,引來網民留言調侃他「可以做影帝」。

同樣挨批的亦有由政府委任的關愛隊。李家超在宣布啟動公務員「動員機制」的同時,稱「關愛隊亦參與相關工作」。但是關愛隊在多區現身時「打卡」的相片在網上廣傳,有網民諷刺:「賊過興兵,水退打卡是常識」。

周五(8日)晚上,李家超在fb發文,附上當日的視察相片,引來網民留言調侃他「可以做影帝」,又表示對一眾高官反應繼續遲鈍不感意外。(李家超Facebook專頁圖片)
周五(8日)晚上,李家超在fb發文,附上當日的視察相片,引來網民留言調侃他「可以做影帝」,又表示對一眾高官反應繼續遲鈍不感意外。(李家超Facebook專頁圖片)

「全政府動員」表現差強人意

李家超8日宣布「全政府動員」,但其中一項忽視的,是位於港島東南端的石澳。石澳唯一對外車路石澳道因暴雨導致山泥傾瀉和路陷,未能通行,居民被困,物資短缺。

8日有石澳居民向傳媒表示,黑雨過後大部份在石澳的電訊公司用戶都收不到訊號,部份地方停電,呼籲政府行動。雖然當日有村民提供快艇船隻作為緊急服務,直接到柴灣碼頭再到東區醫院,但有傳媒報道指,快艇每程索價200元,船程至少要半小時,石澳的老人家、行動不便人士無法疏散。

9日,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仍然稱,石澳有本身是村民的關愛隊隊員,他們一直協助村民,正考慮有無方法運送物資幫助,又稱會想辦法加快開通道路。

不過,消防下午就安排船隻,撤離約200名有需要的石澳居民。

另外,有網民提及政府在今年2月首次演練「全政府動員」,演習內容是模擬香港鄰近地區發生海嘯,低窪地區嚴重水浸,全政府總動員應對。當時政府動員70多個決策局和部門,共一萬人參與,參與者能在指定時間回應。

但是今次香港多區發生嚴重水浸,網民質疑該次演習「徹底失敗?又或者深圳排洪唔係(不是)鄰國海嘯唔算數(不算數)?」有網民附和「扮做咗唔等於(裝做了不等如)真做會成功,終於有版睇(有樣板看)」,又有人直言「演習成功、實戰失敗!」。

作家馮睎乾在Facebook發文諷刺說,香港下了一場1884年有紀錄以來最大的雨,特區政府反應之慢,有目共睹……「平情而論,今次李家超的表現還是值得讚賞的。他完美實踐了習近平治水的重要精神——在民眾水深火熱的時候不見人。」

習近平東北視察災情

在中國大陸,近日南方多地爆發洪災,汛情告急,習近平卻到東北黑龍江視察災情,亦備受批評。

中共黨媒新華社報道,9月7日下午,習近平到哈爾濱市尚志市視察災情,稱「我牽掛受災的地方」。

他當日在哈爾濱召開的座談會中多次提到「安全」,指東北有維護中國「五大安全」的使命。

黑龍江8月遭受洩洪導致的慘重洪災,但習近平在洪水退去一個月後才來視察災情。與此同時,廣東、福建正遭受海葵颱風引發的暴雨洪災,習近平不去南方視察洪災,而是到洪水已退的東北視察災情,被認為是在做騷。◇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