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外資撤離中國以及過去幾年的一系列封鎖,許多企業倒閉,造成了大量的失業。住房銷售受到重創,導致開發商龐氏騙局的終結。
也就是說,開發商通過回收售房現金來反覆增加投資的鏈條已經斷裂。該鏈條的斷裂讓開發商也無法償還債務,這造成了一系列的違約。這反過來又會傳導到其它領域;首先受到影響的是信託業,但其它金融行業遲早也會受到影響。
正如本專欄所討論的,其造成的直接影響是像日本一樣,這意味著長期的債務去槓桿、經濟停滯和通貨緊縮。
但這並不是故事的結局。只有在謹慎管理的情況下,所有的平倉和去槓桿化過程都是有序進行時,才會出現日本那樣的結果。如果去槓桿化過多或過快,這種秩序就無法保證。無論如何有序進行,很大一部份的私營部門會出現破產,最終導致主權破產。
中國在戰時由中國國民黨(國民黨)統治,20世紀30年代初的全球經濟大蕭條和政府的體制性腐敗導致了持續多年的資本外流和經濟衰退。
自然而然,政府傾向於通過印鈔來彌補赤字——無中生有。故事的結局似曾相識:將債務貨幣化導致匯率貶值和惡性通貨膨脹。
在經濟蕭條初期,中國在1932年至1934年經歷了通貨緊縮。然而,如附圖所示,整個時期的貨幣擴張並未停止。蕭條期過後,經濟復甦,預算赤字不僅沒有改善,反而更加嚴重。貨幣擴張與這種指數速度一致,表明政府支出和印鈔不受控制。結果,貨幣以類似的方式貶值,幾年後開始惡性通貨膨脹。最後,該政權於 1948 年垮台。
中國會走哪條路線,日本路線還是國民黨路線?這要看情況,尤其要看是否發生內戰。內戰會讓經濟和政治制度崩潰。如果目前的獨裁政權足夠強大,能夠鎮壓所有革命以避免內戰,那麼由於中國的貧窮狀況(人均 GDP)和大量失業,「有序去槓桿化 」的結果仍將與日本不同。相反,很可能會發生像毛澤東時代或北韓那樣的大饑荒。
這並非誇大其詞。未償債務黑洞巨大。隨著信託、基金甚至銀行遭受重大損失,去槓桿化進程將使大量資產蒸發,造成包括億萬富翁和中產階級在內的廣泛破產。最後,除了註銷大部份債務,可能別無他法,這意味著同等數量的資產蒸發會影響到許多其他人。這將有效地摧毀大部份市場,並回到國家的目標——20世紀50-60年代的共產主義。
本文編譯自「The Final Destination of China's Crisis」,原文刊載在英文大紀元◇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