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修改中文課程指引 增「價值觀教育」

原來,這幾天,教育局悄悄地更新了《中國語文課程指引(小一至小六)》及《中國語文課程指引(中一至中三)》,有關文件由課程發展議會編訂,分別在2004年和2001年使用至今,是學校制訂中文課程的重要依據。

我們大紀元記者比較新舊的指引,發現當中,在中華文化「學習層面」的「認同」部份,原指引的內容包括對中華文化「產生欣賞和思慕之情」,「為古今文明而感到自豪」;新指引則新增「願意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以及「認同自己文化、 建立文化自信」,並特別提到要「培養對國家文化的保護意識」。

在語文運用思維能力的「學習目標」部份,原指引包括「培養批判性、創造性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新指引則將「批判性」刪去,改為「慎思明辨」。翻查資料,「批判性思考」一詞在取代通識科的公民及社會發展科中,亦已改為「慎思明辨」。

另外,在「課程規劃」方面,新指引則加入「加強價值觀教育」,要求學生透過閱讀經典篇章認識中華文化,同時培養「國民身份認同」、 「守法」等價值觀和態度。

前大陸媒體人趙蘭健,早前對自由亞洲電台表示,從心理學的角度講,人只有特別不自信的時候,才會強調自己是光輝、偉大、正確且自信的。

「真正的自信,它是一種平淡的從容,並不是需要他去強化和突出的。一旦他要去強調這一點,我們就要去思考,他是不是有一種企圖?他到底是一種自然而然的文化,還是一種強制的洗腦?」

趙蘭健說,一個健康的國家,不會有意地去塑造某種意識形態的文化:「凡是去強調文化的,那就是中國的文化大革命,以及中國歷次的運動,以及朝鮮現在和過去一些口號化的話語。」

李家超爭取中秋節推夜市 劉夢熊促港府不要執芝麻掉西瓜

港府除了沒有自信之外,還在真正的問題前面,放錯重點。

李家超昨早(27號)出席一個諮詢會後見傳媒,表示財政司正副司長都在研究搞活夜市,他認為「搞活夜間活動的工作要不斷地做」,可分不同階段推行並不斷檢視。李家超又說希望爭取於中秋節前後推出一系列夜間活動,利用好十一假期,並一直推展相關活動至跨越新年。

針對最近官員及建制派的「夜市論」,前全國政協委員劉夢熊昨日(27日)接受網媒採訪,表示這些夜市經濟,都是要關心,但這些都是芝麻綠豆的事,香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這個地位,這事項才是最重要。

他解釋了香港的金融國際中心的發家歷史 :「我們香港在於我們本身資本主義的自由和法治基石,再加上我們本身背靠中國大陸,亦是東北亞和東南亞之間的一個交通樞紐,成為了當今國際上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兩種制度,東方文明、西方文明的交匯點。正如我們的珠江口在出海的地方,鹹淡水交界魚類是最豐富的。所以我們香港這個一國兩制的多元包容融合其實正是我們國際金融中心發展的基石,這才是對中華民族最寶貴的核心資產。」

他接著表示,由於這幾年來我們有外交部的發言人不知天高地厚,單方面講甚麼中英聯合聲明過時失效成為歷史文件;另外,一系列的法案決定推出,令國際社會覺得香港的一國兩制已經動搖了、變形了、走樣了。國際社會認為香港正在變成內地化,向一國一制蛻變傾斜,所以對香港實行制裁。「所以面對這個問題,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持份者、貿易中心的利益攸關者、航運中心的主要客戶,對我們香港信心的動搖或撤離,這才是我們面臨最頭痛的問題,我覺得特區政府一定要牽「牛鼻子」,在諸多矛盾當中一定要解決一個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我們香港國際金融貿易中心地位的削弱。」「所以這些問題,特區政府也好,香港市民也好,乃至北京涉港系統也好,要解決的重中之重,就是: 如何提振我們香港國際金融貿易中心地位,這才是最重要。」「我們一定要拿著大西瓜,不要說這些芝麻的東西,讓這些芝麻綠豆的東西轉移我們的注意力,將我們最重要的首要任務,重中之重的東西忽略了。」

他認為港府應重新審視過去幾年來,對香港問題的一些法律和一些決定,凡是不符合中英聯合聲明、及基本法的條文,一律做出改正,撥亂反正,令香港能夠完整準確地落實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五十年不變這個方針,令到包括七個西方工業大國在內的國際社會,對香港一國兩制恢復信心,這樣令香港真真正正成為中國和外部世界、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作為溝通的紐帶,這才是最重要的首要任務,重中之重的東西。

中國經濟困頓下 美國商務部長訪華 專家解讀

提到經濟問題,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於8月27日至30日訪問北京和上海。此時正值中國經濟陷於困境,北京對雷蒙多訪華反應積極。專家分析,雷蒙多會向中方提及一系列美國關切的問題,但預計不會有很大突破。

第一個關切的重點,是「經濟數據透明度」。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周二(22日)向媒體表示,北京在公布經濟數據方面維持一定的透明度是非常重要的。這個問題將是雷蒙多訪華議程的一部份。

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宋國誠教授26日對大紀元表示,雷蒙多訪華最重要的看點是,美國希望中共在很多經濟領域能夠透明化,特別是數據透明化、趨勢透明化、統計透明化、危機風險透明化等等。他說,這四大透明化是美國認為作為一個國家負責任的表現。

第二個關切的重點,是「確保有韌性的產業鏈」。沙利文還表示,「我們繼續保持我們的經濟關係和貿易關係的同時,保護我們的國家安全,與我們的盟友和夥伴一起確保有韌性的供應鏈。」

對此,宋國誠分析,「中國經濟目前非常糟糕,未來處於經濟蕭條時期。所以美國必須提早因應,畢竟中國還是全球供應鏈的一個主要來源,美國需要去評估,中國經濟惡化到甚麼程度。」「特別是關於美國國家安全領域,必須要未雨綢繆,先了解一些實際狀況,乃至對於中共未來經濟發展的可能趨勢,做一種預估和評斷。」

第三個關切的重點,是「不尋求脫鉤 而是要降低風險」。沙利文此前還表示,「雷蒙多部長將會帶著這樣的信息,即美國不尋求與中國脫鉤,而是要降低風險。」

美中「脫鉤」一說始於特朗普時期。特朗普曾多次表示,中美經濟有可能脫鉤。而「去風險」近期被大多歐美領導人接受,各國可以面對中共定義自己的風險。今年5月的日本G7峰會上,「去風險」正式被寫入七國集團公報中。

所謂「去風險」,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26日對大紀元分析,第一是去掉對中國市場的過度投資。除了美國,還有歐盟,尤其指標性的德國,都開始限制對中國進行敏感科技投資,以避免敏感科技流入中國市場,遭到中共濫用,這才是真正的去風險。

第二,歐美國家要切開對中國經濟的任何依賴性。可以有往來,但維持一定的程度,並可以自己獨立運作。這是歐美這些民主國家要去風險的一個基本精神。

對於美國的戰略,蘇紫雲分析,「華盛頓在做一個風險區隔。之前做的是風險控管,現在做的是風險區隔。」

所謂「風險區隔」,蘇紫雲解釋,軍事上防備中共威脅不鬆懈,在安全上也築起護欄,避免高科技流入中共,被它誤用去發展軍事或者威脅人民。

「但在經濟上開一個小口,也就是說有限度的合作,可以跟中共在這個市場上維持一定的運轉。」

在宣布雷蒙多訪華的當天,美國商務部宣布,工業和安全局(BIS)將33個實體從「未經核實清單」(Unverified List)剔除,取消出口管制限制,其中27個實體在中國。

蘇紫雲認為,「這是向北京表達出,只要它願意遵守國際秩序,可以在國際社會之間維持一定的市場空間,這對於雙方來講都是健康的。」

他說:「雖然中國共產黨是最大的麻煩製造者,可是中國大陸人民還是有基本的經濟權利,所以在這個情況下,只要避免高科技被中國共產黨濫用,就可以維持一定的非敏感性技術使用跟市場往來。」

美國政府意外地取消了對27家中國實體的制裁。這被廣泛視為華盛頓做出的善意姿態。

北京表示歡迎,蘇紫雲說,相較於之前拒絕跟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會談,然後布林肯國務卿訪華被習近平難堪,現在對待商務部長雷蒙多就比較友善。但也反映出北京內部面臨的經濟困境。

蘇紫雲認為,中國大陸的經濟問題遇到一個結構性的障礙,是非市場性的障礙,而且這個障礙是中共自己創造出來的。「中共創造了一個新文革,包括所謂的反間諜法,政治維穩等。」

此外,蘇紫雲說,習近平只用親信,所用的高階人物,包括政治局委員,國務總理,都不是經濟或專業背景出身,而是以政治忠誠作為最高選擇原則,「所以就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了致命性影響。」

他說:「中國大陸的民眾需理解,真正的所謂威脅不是甚麼境外勢力,反而是境內的中國共產黨,才是中華民族的最大威脅。」@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